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弓箭 (第1/2页)
在返回京城的途中,陈安晏也早就已经跟袁文甲商议好了说辞。 虽说齐太后的人在这段时间弹劾两人不下十次,但两人的回应都堪称完美,并没有露出半点破绽。 再加上处理池墨弦的时候,万通镖局做得十分干净,所以,针对这些弹劾,很多时候都用不着李彧亲自驳斥,朝廷之中便有一些“正义”的官员替陈安晏和袁文甲说话。 特别是袁文甲,他在朝廷颇为圆滑,各方势力都很少得罪。 所以,看上去好像是陈安晏沾了他的光。 对于陈安晏回到京城这件事,史苏平其实并没有太过吃惊。 虽然他之前向李丰年建议将其杀死在山西,但他也知道,李丰年必定有自己的想法,说不定这位燕王有另外的安排。 所以,他只能等自己的亲信将李丰年的回信带回来之后才能知道这位燕王的想法。 而在这之前,他自然也在为陈安晏说话。 他的这个举动在单文柏他们看来,已经坐实了燕王已经在跟陈安晏他们合作。 再加上池墨弦被杀,跟山西,或者说燕王脱不了干系。 在单文柏他们看来,池墨弦极有可能是发现了什么,所以才会想要连夜离开山西。 只不过还是迟了一步,被李丰年的人发现之后,被灭了口。 至于廖日泽被杀的消息,因为陈安晏他们回京的速度太快,这样的“小事”自然不值得用八百里急报传回京城。 所以,陈安晏在大殿上将廖日泽被杀的消息说出来后,引起了一片哗然。 从陈安晏和袁文甲提出的证据来看,山西每年都少交税银两百万两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流入了廖日泽的手中。 可廖日泽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知府,再加上他跟燕王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陈安晏他们并没有直接在山西审问,而是带来京城,这也算是合情合理。 毕竟,若是最后牵扯到燕王府,陈安晏和袁文甲虽为钦差,但也没有资格审理此案。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廖日泽会在途中被杀。 如此一来,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燕王府派人灭口。 但是,唯一让人觉得可疑的是,既然燕王身边有不少江湖高手,为何暗杀廖日泽要用弓箭。 不过,不管怎么样,燕王的嫌疑还是最大。 只是如今一切都变成了死无对证。 廖日泽被杀了,不论是陈安晏和袁文甲,还是朝廷,都没有办法继续查下去。 但李彧显然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 因为按照陈安晏他们提供的账目来看,廖日泽至少已经截下了一千万两税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用李彧的话来说,一千万两银子已经足够装备一支数目庞大的军队了。 所以,他提出一定要将这件案子彻查到底。 按照他的意思,还要再派钦差前去山西查账。 而李彧的这个决定也让不少人怀疑,廖日泽的死,究竟是不是燕王府派人灭的口。 因为他的死并没有阻止李彧查账,反而似乎加深了李彧的怀疑。 至于陈安晏他们带回来的账本,李彧派人核对过这些账本的笔迹,的确是出自廖日泽的手笔。 其实,在得知李彧派人找出了廖日泽之前的奏折比对笔迹的时候,袁文甲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忐忑。 而在结果出来之后,他也十分诧异。 不过,他倒是将这个结果“归功”于陈安晏和李彧之间的关系。 他不知道的是,核对笔迹之人并非李彧,而是宇文德荣等数位大臣。 也就是说,按照陈安晏和袁文甲带回来的证据,已经能证实廖日泽在这些年截取了朝廷超过一千万两税银。 至于这超过一千万两的税银最终是都被他一人贪墨了,还是有其他的分配方式,那就需要继续追查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其实齐太后他们也十分不解。 因为倘若陈安晏是跟燕王合作的话,那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才是。 就算燕王真的通过廖日泽敛取银子,陈安晏也会想办法瞒着才是,断然不会闹成现在这样,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燕王。 可是,池墨弦的死,又让他们不得不怀疑。 特别是那几块衣服的碎片,已经能证实是山西的官兵杀了池墨弦和那两个大内侍卫。 否则的话,寻常的劫匪哪里会是大内侍卫的对手。 对此,他们在商议过后,认为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陈安晏他们想要“调虎离山”! 因为出了这样的事,而且矛头还指向了燕王,所以朝廷还是得继续派人去山西查账。 他们担心李彧在安排钦差的时候动心思,让那些投靠了齐太后的官员前去山西。 如此一来,他们便能继续利用“劫匪”杀死这些官员。 特别是在挑选第二批钦差的时候,李彧提出了让崔时敏前去山西,这更加让单文柏他们肯定了心中的猜测。 于是,他们也提出让陈安晏再去一趟山西,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钦差的人选,无一例外,要么是那些老臣的势力,要么是秦王或是燕王的人。 他们也想看看,让他们自己人查自己人,究竟能查出什么样的结果。 就在李彧和齐太后双方在为了钦差的人选而互相博弈的时候,却是有一个传闻在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