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章 腌菜 (第1/1页)
“小芮,绝对手艺见长!这腊肠,蒸得好!这油炸花生米,炒得……” “阿姨,这青菜梆子腌制得,风味独特,回味悠……” 两节cao都不要的货,在那睁眼说瞎话的夸赞着小圆桌上的菜式。可其实腊肠是大铁锅里放水用箅子蒸的,孟小妹只要负责往灶膛里塞秸秆就行。 油炸花生米是孟川早上炒的,孟小妹只是从一大罐中倒出了一盘摆桌而已。 至于青菜梆子制作的坛子菜? 那的确是孟母腌制的,手艺的确好,味道那没得说! 按孟母说,这可是有祖传秘方的,她谁都不会告诉。儿子?她还能走动之前连儿子都不会透露! 所以,天天整点来蹭饭的两货,连午饭都要扒拉点坛子菜混着饭吃。本来是孟母腌制了自家吃的,并不多,现在又多了两个顿顿无坛子菜不欢的蹭饭玩意。 那腌制青菜梆子的细口坛子是以rou眼可见的速度清空,而今天,已经是剩最后小半盆了。 “我屮,给我留点!” 孟川刚盛完面条,走进客厅,就看见孟小妹、曹兴、李长华三人正一人一手把着瓷盆边,准备分割最后剩下的一点腌制的青菜梆子。 孟川正箭步冲上,即将抓住瓷盆。 一双筷子却是啪的一声打下,“一边去!还直接伸手,怎么好意思跟meimei和客人抢东西的?”孟母斜睨着孟川说道。 “妈!” 我是你亲生的吗? 这是孟川这个悲愤字眼背后的潜台词。 然而,孟母毫无反应。 这日子,没法过了! 看着美滋滋瓜分青菜梆子的小妹三人,孟川仰头长叹。 …… 第二天。 不出孟川所料,空心菜果然两天卖光。因为改用自制有机混合肥的原因,亩产减少了部分,所以这次相比第一茬空心菜少了两万元只入账十五万五千元。 对此孟川早有准备,并没有为之纠结。 相反的,孟川今天很是高兴,因为他亲手践行了一条人生大道。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幸灾乐祸的孟小妹在售卖空心菜的第二天被自家大哥用魔音贯耳的砸门声,从温暖被窝中第二次喊醒。 责任与义务是并存的。坛子菜被吃完,作为孟家的一份子,孟川与孟小妹自然得负起补充的责任。 所以美颜觉还没补好,没到午饭时间,孟小妹就被孟母差遣她大哥将其从被窝中挖了出来。 挖出来……腌菜! 孟母这一次准备腌制三坛坛子菜,两坛青菜梆子,一坛洋姜。 再加上孟母还计划着在夏末要腌制几坛剁辣椒和酸豆角,这家里的坛子就缺了一半的数量。 “妈,你弄这么多坛子菜,咱家吃不掉的吧?” 被孟母催着去镇上买新菜坛的孟川疑惑的问道。 “这不是要送人嘛,你二叔、三叔,大小姑妈,饶馨家、曹兴大伯、两个老杨……这好像还不够?这样,你再多买三四只粗陶菜坛回来。” 得,孟川发现他这一问下去,孟母又给他增加了一倍运输量。 临走时,孟母对孟川特地耳提命面一遍,用于腌菜的菜坛必须是粗陶材质! 孟川问自家老妈这粗陶有啥说法,结果孟母来了句这是秘方要保密。 不说拉倒! 你高兴就好! 这总行了吧? 孟川已经完全无力吐槽孟母了。 总共就生了他这么一个孩子,孟川是真不知道他母上大人这到底防儿子防的是哪门子的道理? 孟川去买菜坛,孟清芮则是留家里帮孟母挑选优质青菜去叶留梗。 青菜用的孟川家门口菜田中种植的青菜,二十亩地的青菜其实还留了两厘地自用,但是腌制坛子菜用的青菜需要长得老一点,所以当前只能用菜田里的青菜。 到了乐宣镇,孟川循着记忆七拐八弯,拐进一个旮旯角的小巷,找到了乐宣镇唯一一家卖粗陶器的店。店老板却也没有什么独霸市场哄抬物价行为,作为老顾客,还给孟川来了个九折优惠。 一共七个粗陶坛子,每一个有十斤左右的重量。孟川在店老板的帮助下,用干秸秆把三轮车里面铺好塞满,最后把上下都用泡沫和木架固定好的粗陶坛子放进三轮车。 “小伙子好好保存,可千万别摔了。明年我只进瓷器不进粗陶,你以后要是在想买,可就只能到他们这边市里去进货了。” 头发有几丝花白的店老板拍着粗陶坛子感叹。 “怎么了?” 孟川好奇的问道。 “没人用,没人买,你这七只其实是最后的存货了。现在乐宣镇,腌制坛子菜的人越来越少,就算腌制也都是用的有精美花纹的瓷坛子。粗陶?如今没几家用的了。” 对于瓷坛子与粗陶坛子的区别,孟川不懂。一想到孟母那严防死守的态度,孟川连打听的心思都没有了。反正粗陶坛子买到,完成他老妈交代的任务就一切OK。 孟川与孟小妹一致认为,孟母绝对是指挥人指挥上瘾了。 “去,拿竹筛子。” “去,晒青菜梗。” “……去,挖洋姜。” 孟母自己呢? 她太后老人家又开始捧着手机看电视了。 兄妹二人挖的洋姜并不是谁种植的,而是纯粹野生的天生地养。 洋姜又名菊芋,生命力极强,能适应各种非极端恶劣的环境。从孟川记事起,屋后的洋姜就一直存在,明明什么肥料都没使用,却还是需要每年都掘掉一部分幼苗,以防止其疯长。 孟川家屋后不远,一横丛普通灌木高矮的洋姜摇着绿叶站成粗直线。 绿叶下泥土中的块茎便是孟川两人要挖的用于腌制的洋姜。 在洋姜丛的后方也就是北面,是一块块面积不一的刚刚收割完小麦只剩麦梗和碎秸秆的农田。 在洋姜丛的前方,是两棵主干距离挺远但茂盛枝叶却快能手牵手的银杏。在两棵茂盛银杏树的荫凉下是沙土地,在空地上有几堆杂物,比如废旧自行车,比如孟母收集了留着卖钱的空瓶子空罐…… 还有,最主要的建筑物,用粗毛竹深插泥土再盖上一连片石棉瓦的车棚。 从洋姜丛到孟川家楼房后墙,这块说不是后院但又是后院的地方。因为最近刚出现的儿子停车麻烦的问题,孟母原本是想将两棵银杏树砍掉后浇上水泥,彻底将其化作真正意义上的后院。 但孟父得知后,却是连忙制止了孟母。 孟父当时说等儿子以后钱足够多,就直接在后院这块地另起别墅。必须是三层豪华装修,有好多房间光打扫就要一天的那种。 这话当时孟父一说,就深得孟母之心。 虽然孟母不是爱炫耀的性子,但也希望对外说起儿子时是有车有房。 车,买了。 房,看儿子这创业趋势估计要在农村待好久,城里买房是难了。所以,孟母如今只能退而求其次想着给自家起幢小别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