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九十二章 驱逐鞑虏(四) (第1/2页)
一秒记住!!!【狂沙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 “说的好” 州学门外传来一阵掌声。 知州罗永寿大笑着走了进来。 一边示意众学子免礼,罗永寿一边走到于成龙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于北溟说的好,我大汉一切职业都无贵之分,但是现在我大汉马上要驱逐鞑虏,收复旧土,最需要的就是战士,作为本州主官,我也正想向你们建议去投军。” “嗯?” 一众学子疑惑地看向罗永寿。 我们好好的生员不做,却要去从军,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罗永寿嘿嘿一笑指了指中原报。 “你们也看到了,中原报上对程朱理学大加挞伐,想来朝廷很快就会下令,对前明的功名不予承认。” “哗” “不是吧?” 州学学子全都慌了神。 “怎么可能不承认我等功名,这可都是我们辛辛苦苦考来的。” “是你们在前明考的”,罗永寿大声强调到。 “出了钱谦益等人这一摊子事,天下人如何相信以后不会再出此类人物呢,所以汉王有很大可能将科举体系全部推翻重新构建。” 再次伸手安抚了一下慌乱的生员,罗永寿笑道: “大家不要慌张,我大汉通过考试取士的趋势是不会变的,绝对不会回到世家豪门世代承袭的年代。 实际上在吕宋国时期,我大汉就已经完善了科考体系,如果本官没有猜错,将来的教育系统会分为乡学、县学、府学和大学四级。” “乡学要接受六年基础教育,县学再学三年,此所谓九年义务教育,毕业者为童生。可以直接参加工作。” “县学之后,如果成绩优异,可以考入府学就读,毕业者称秀才。” “秀才如果不愿意参加工作,还可以报考太学和各省的大学,选定某一个专业进行深入学习五年之后,毕业者可称为举人。” “在我吕宋此前的规定中,举人可以直接参与官吏选拔考试,也可以报考国子监专门学习政治,优异者为进士,可以直接授予官职。” “但是大家注意了,汉王一直在推广官吏一体化,将来所有人授官一定都是从吏员做起,之后再转任官员,像以往那样读了十几年大头书,考中之后立刻做官的事不会再有了。” “汉王曾说过,官吏关系到百姓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直接将没有经历过磨炼的年轻人拿出来当官,这既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也是对天下人的不负责。” 罗永寿乃是刘家心腹人员,对于刘锡命的那一治政体系自然十分清楚。 听他一说,一众学子全都感激涕零。 这样的一手资料,对于一帮州里的学子来说不亚于内幕消息。 “哦对了,还有一点,以后我大汉再也不是当官为上了,所有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因此读书人不止可以当官,更可以去其他商号、研究所等单位任职。” “有愿意去研究所的,最好到各国学研究院中去报考一个博士读一读。” 罗永寿说完看向于成龙等人,“正是因为如此,本官才建议你们现在可以先去投军,趁着这秀才功名还有点儿用,军队也需要识文断字的人才,你们应该能担任一些职务,将来退役之后再到其他地方去也会有优待。” “原来如此,谨受教了。” 于成龙带头恭谨地朝罗永寿躬行礼。 “罗刺史不以我等此前冒犯为忤,反而对我等多加调教,足见刺史宽宏大量之心,我等感激不尽。” 罗永寿笑眯眯地捋须道:“不能叫刺史,咱们永定州马上要州改府了,朝廷主官是太守,政务主官是知府。你等都是永定人,将来出息了,总会对本州有益,我这是提前卖个人呢。” 于成龙更是高兴地躬道:“看来罗知州要升官了,恭喜恭喜。” “恭喜知州。” 按照大汉新定但还未正式推广的制度,道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