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开始拯救名著_第七章 琏二爷封爵了,平清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琏二爷封爵了,平清伯! (第2/4页)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传国玉玺就意味着法统纯正,是真正的天命之人。

    这传国玉玺,最开始是和氏璧,就是蔺相如用来戏耍秦昭襄王,并诞生了‘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的那块和氏璧。

    后来秦昭襄王的重孙子,也就是嬴政,灭了赵国,靠本事拿到了这个和氏璧。

    灭掉六国之后,成为秦始皇的嬴政命李斯用小篆雕刻和氏璧,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是为传国玉玺,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伪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自靖康之变后,这传国玉玺便被金人夺走。

    之后又落入蒙古人之手,洪武北伐之际,元顺帝仓皇逃离大都,带走了传国玉玺。

    后蓝玉北伐,大破蒙古王廷,北元至此终结,但并未能夺回传国玉玺。

    没想到,今日这传国玉玺重现人间。

    崇祯抑制住自己激动地心情,让礼部诸臣查验,是否属实。

    礼部尚书林欲楫带着几个副手,小心翼翼的打开包裹,然后细细查验,甄别。

    事关重大,他们可不想闹出什么乌龙。

    万一是假的,贾琏没啥过错,他一介军汉不识货,但他们礼部就是研究这些的,要是搞错了,把赝品当成真的,搞得皇帝丢脸,他们麻烦可就大了。

    足足一炷香的时间,林欲楫才激动的说道“陛下,臣与几位同僚查验,这确实是传国玉玺!”

    “好,简直是太好了!不知贾爱卿,是从何处寻得这绝世珍宝?”

    “回陛下,这传国玉玺,是臣从奴酋洪太手中取得!”

    “哦?怎么回到洪太手中?”

    贾琏出言解释道“陛下,是这样的,传国玉玺流落大漠后,几经辗转到了察哈尔部林丹汗手中。崇祯元年和五年,建奴两次西征,林丹汗逃到青海,不久后病死,崇祯七年建奴入寇前夕,再次攻打林丹汗部,其子额哲贪生怕死,将传国玉玺献于建奴。塔山堡一战,臣击败洪太,将传国玉玺夺回,此非臣可私藏之物,故献于陛下!”

    听到这里,内阁首辅周延儒率先称赞“陛下,这传国玉玺重归大明,乃是列祖列宗保佑,是我大明即将中兴的千兆啊!”

    “有了传国玉玺,我大明中心有望啊!”

    其他人也随声附和,本就很高兴的崇祯,嘴都笑出花来了。

    这场面是贾琏没想到的,传国玉玺这东西,对他一个现代来人来说没啥大不了的。

    这东西是属于帝王的,他暂时还没是个实力,他留着也是个隐患,索性献给崇祯,也是一件功劳。

    他知道古人很在乎这个东西,可没想到这么在乎,区区一个传国玉玺,就能代表大明中兴?

    不过看到殿内一片欢声笑语和赞美之词,贾琏也很开心,这说明他又立了一件大功。

    “贾爱卿,这夺回传国玉玺又是大功一件,你说说要什么奖励,朕都可允准!”

    “陛下,臣请求陛下赦免臣的罪责!”

    “哦?爱卿何罪之有?”

    “陛下,塔山堡一战后,山西总兵唐通欲谋害于臣,抢夺臣的功劳,臣被逼无奈,只得先下手为强,诛杀唐通,此乃以下犯上之罪!”

    听到这些,崇祯也是有些吃惊,不过随即有些愤怒的说道“唐通此子,不听军令,擅自脱逃,导致辽东战局败坏,又欲抢夺友军战功,人人得而诛之。杨爱卿将其诛杀,非但无果,反而有功!”

    崇祯皇帝说的是真心话,他最恨的就是这种临阵脱逃的将领。

    一个贺人龙,一个左良玉,还有就是这个唐通,他都想处之而后快。

    项城之战贺人龙临阵脱逃,导致大败,损失十五万大军。

    前几天结束的襄城之战,也因为左良玉和贺人龙的逃跑,二十万大军损失殆尽。

    结果辽东战场上,又出了个临阵脱逃的唐通,导致辽东战局迅速崩坏。

    若不是贾琏给力,恐怕整个关宁防线毁于一旦,山海关都未必能守得住。

    不料,武安侯郑之俊却站出来说道“陛下,唐通身为一镇总兵,位高权重。除非谋反,否则再大罪责也当由三法司定罪,皇上下旨处理,否则其部将不服,难免会闹出东江镇那样的乱子!”

    武安侯此言一出,崇祯也是一惊。

    东江镇的乱子,说的就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个鞑子封的异姓王。

    他们本是东江总兵毛文龙麾下大将,但袁崇焕矫诏斩杀毛文龙,其部将都不服气,于是纷纷投了鞑子,现在成了鞑子的大将。

    尤其是孔有德的乌真超哈营,也就是火器营,拥有红衣大炮上百门,其余各型火炮两百多门,这次松锦大战便出力甚多。

    这么一说,崇祯又开始重新斟酌,这事儿贾琏到底是对是错。

    虽然郑之俊只字未提贾琏,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借着这件事情攻击贾琏。

    “武安侯此言差矣,东江之乱,乃是袁崇焕矫诏擅杀毛文龙,后续又未能处理好东江事物,其部众多有不服。可唐通临阵脱逃,谋害友军,罪有应得,想必贾将军已善后完毕。况且,当时情况想必极度危机,否则贾将军定然会将其押解进京,听后陛下处置!”

    让人意外的是,最先声援贾琏的居然是王承恩。

    其实王承恩打心底瞧不起这些勋贵,靠着祖上的功劳,一个个都是肥头大耳,干啥啥不会,就会整天勾心斗角。

    平日里王承恩跟他们没什么交集,但现在他们却攻击贾琏,王承恩就不能忍了。

    他是自小跟在皇帝身边,自从皇帝登基之后,从没有哪一天笑的像今天这样灿烂,他也由衷的高兴。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贾琏大败建奴带来的,所以他为了崇祯皇帝着想,也不能任由他们攻击贾琏。

    有了王承恩的声援,崇祯也不再摇摆:“唐通罪不可赦,死有余辜,此番贾爱卿处理得当,并无过错!”

    “臣谢过陛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