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七章 万年之谜 (第2/2页)
暗中吞噬,导致最后根本供应不及其“饕餮之口”。 就在古纣武皇巅峰大限将至的时候,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龙幽身上。 那时的龙幽与古纣相当,也是九阶武皇修为。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便古纣狠心对龙幽下手,将其作为修炼“九转长生诀”的炉鼎,但是想要凑够九个人还差一大半,而世间除此之外,再无一人修为达到武皇巅峰。 换言之,即便古纣吞噬了龙幽,也无法破入帝境,依旧离死期不远。 然而,之所以古纣将希望寄托于龙幽,是因为她自创的天魔功,其最高奥义名为“献祭”! 具体的说,就是将自己献祭于天地,帮助受惠者突破当前修为桎梏,等同于一种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法门。 古纣深知,唯有龙幽心甘情愿献祭,才能够让自己延续寿元,而且在武道之路上再作突破。 …… 武神的记忆碎片,整合到这里便戛然而止,或者说是缺失了一块,没有龙幽为其献祭的片段。 大概是由于武神伤心过度,而没有将那一段哀伤的记忆拓印到传承石中。 记忆碎片的末尾,时间节点直接跳到无数年之后,武帝境界的古纣再次走到寿元的尽头。 投影中的古纣风烛残年,背影萧索,仿佛对尘世再无留恋。 他缓缓走进亲手为自己挖开的坟墓中,静静地躺了进去。 前尘往事、江湖恩怨、一代传说,终归尘土。 …… 秦叶缓缓将心神从传承石中退出。 为了阅读这承载了万年的庞大记忆,即便他将神识扩大到极致,以最快的速度来消化,也足足用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他对传承石中承载的武神记忆没有怀疑。 因为这便是传承石独一无二的特性,唯有将死之人的真实记忆才能拓印其中。 正是因为这段不为人知的秘辛,让秦叶感到震惊不已。 它彻底颠覆了秦叶曾经对武道始祖的认识,同时也解开了心中的许多疑问。 天下武道的传承,绝大多数都起源于古纣,看似百花齐放的法门,其实都是从吞噬功法中衍变而来。 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天道宗的融合道,以及合欢教的无情道,都是以掠夺别人真元法力,以及生命本源为己用的手段。 许多惊才绝艳的后辈,由于先入为主的修习了武神传承下来的功法,反而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 他们按照武神铺设的道理,在修行之路上艰难前行,终其一生难有成就,更无法在武神的道法上将其超越。 难怪万年以来,唯有秦冰河和叶飘尘,两人没有修武神的道,反而凭自己的本事迈入了帝境。 此时此刻,秦叶心中生出一阵强烈的不安。 回想起世间流传的那段关于武神陵的传说,每一届进入武神陵墓的十个人,所谓九人可以得道飞升,一人破入帝境走出陵墓,不久后也将武破虚空,离开大陆。 现在看来,就连古纣本人死前都没有达到所谓的神境,谈何指引后人将其超越呢? 而且那些传说,都是出自往届走出武神陵之人所言,并没有其他佐证,更没有看到所谓得道飞升之人重回大陆。 那么这件事的真实性,就值得深思了。 此外,武神临终前悟得的长生之秘,究竟又是指的什么呢? 忽然,一道精光从传承石中直射向秦叶的头颅,海量的信息再次浸入其脑海。 “吾道修行伊始,观饕餮有所得,彼时忍辱十载,误以吞噬入道。” “为寻武道巅峰,不惜残害同族,坑杀门徒无数,埋下乱世祸根。” “然今大限将至,蓦然回首往事,吾之是非功过,留待后世定论。” “尔等有缘至此,吾当履行承诺,传九转长生诀,揭开长生之秘。” “望尔十之一人,来日走出陵墓,造福天下苍生,恕吾生前罪孽!” 武神留下的这段遗言,不容拒绝地传入进秦叶的识海,其中还包括世人梦寐以求的“九转长生诀”的修习法门。 所谓“九转长生诀”,就是通过霸道的吞噬道法,掠夺别人的真元功力和生命本源为己用。 每吞噬一个与自己修为相当的人,便可以晋升一转帝境。 以此类推,吞噬九个人便可晋升到九转帝境,到时候修为就是真正的武帝之境了。 学会了如此霸道而歹毒的法门,秦叶算是彻底得到了武神的传承,理论上应该感到高兴,但事实上他更多的却是惶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