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送瘟神 (第2/2页)
高手,众人看了叶治的诗,难得一致地认为这首诗虽然格调不高,不过却又一股磅礴的王八之气! 害的韩世忠在半路上喷嚏连天,心想难道是叶小兄弟想我了?这小子可真仗义啊。 韩世忠出了温州,并没有北上行在复命,而是领军向西,由处州、信州直抵豫章。 到了洪州,韩世忠将江南西路又好好筛了一遍,大小盗贼闻风而遁。他得知曹成败退邵州,已是穷途末路,就派董旼前往招降曹成。 曹成权衡再三,最终选择投降,得战士八万。 解决曹成后,赵构于六月初九命韩世忠班师,岳飞屯驻江州。 和韩世忠前后脚得到回朝命令的还有吕颐浩。 吕颐浩被任命为左相之后,和秦桧的关系就日益紧张。 吕是左相,秦是右相,左在右上,所以吕颐浩要压秦桧一头。而且吕颐浩已曾位列冢宰,无论资历还是人望都不是秦桧这个“骤得君”所能比的,因此他在朝政上的话语权自然要比秦桧大得多。 这对于一心想要独霸朝政的秦桧来说是难以容忍的,吕颐浩即使不能说是他的眼中钉rou中刺,但起码也是最大的绊脚石。 秦桧拜相后没多久,他就抓住了一个踢走绊脚石的好机会,事情还得从桑仲说起。 桑仲原是王彦八字军的老部下,八字军被打散后,他干起了盗贼的买卖,势力不断增强,聚众数十万。后来被招安为襄阳、邓州镇抚使,算是从了良。被招安后,桑仲也没偷jianian耍滑、两面三刀,反而是忠心王事。 三月间,桑仲曾上疏,请求赵构允许他带兵收复被刘豫占领的州府和汴梁,并正刘豫降金僭越之罪,同时请求朝廷发兵作为他的声援。 吕颐浩觉得桑仲之议可行,所以多次请赵构下旨同意出师。 而秦桧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想把吕颐浩支开。 他多次给赵构灌迷魂汤,说周宣王内修朝政、外攘夷狄,才能中兴。如今应该向周宣王学习,两个宰相,一个在内主政,一个在外治军,那中兴可待。 赵构被秦桧说的一愣一愣的,也没多思虑,不久就下令吕秦分工。吕颐浩治军旅,秦桧负责朝政庶务,犹如越王勾践时文种和范蠡之分。 同时,赵构也同意了桑仲的计划,命桑仲兼制应援京城军马,度量军事,命河南翟兴、荆南解潜、金州房州王彦、德安陈规、黄州孔彦舟、寿春王亨等军马作为后援,而令吕颐浩都督江淮荆湖两浙军事,在镇江设大都督府,开府建牙,都督各路军马。 五月初四,吕颐浩出兵,神武后军和忠锐两将跟随前往镇江,文武百官隆重送行。 可没想到的是吕颐浩刚到常州,就传来了桑仲被部下霍明所杀的消息。 桑仲一死,吕颐浩这个大都督的差事也就自然而然地打了水漂。 吕颐浩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他知道二相分治是秦桧的鬼把戏,目的就是把他支开。 其实吕颐浩并不情愿去镇江开府建牙,但是建议赵构同意桑仲计划的是他,与秦桧相比更擅治军事的也是他,所有他没有什么推脱的理由。 现在好了,桑仲一死,吕颐浩立马称病不行,就待在常州等着赵构召他回朝。 吕颐浩暗下决心,回朝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秦桧给办了,因为外出开府的事情已经让两人的矛盾公开化。 而秦桧成功支走吕颐浩后,就立马开始施展阴谋,抢班夺权。 五月二十七,在秦桧的鼓动下,赵构设置修政局,命令秦桧提举,诏侍从、台省寺监官、监司、守令条具省费裕国、强兵息民之策。 修政局说是为了省费裕国、强兵息民,其实是秦桧以此之命,通过改革朝廷官制来达到排除异己、树植党羽、独揽朝政的目的。 七月二十一,吕颐浩在常州“病”了两个多月后回朝。 …… “大光、德邵,你们都给老夫出出主意,这个秦桧不除,朝中无宁日啊。” “吕相,我倒有一个办法。” “大光有何妙计,快快道来。” 吕颐浩精神一振,席益是个智多星似的人物,他老爹席旦不仅官至御史中丞兼侍讲,还创席氏七律四柱推命术,家学渊源了不得。 “想除秦桧,只需将其视为朋党即可。”席益胸有成竹地说道:“我朝自熙宁变法、元祐更化以来,新旧党争愈烈。自哲宗绍述,元祐旧臣无一幸免,连司马温公、吕公著等一代名臣都被追夺赠谥。而道君皇帝重用蔡京,新党秉政,以致靖康之难,所以陛下深忌朋党之害。” 吕颐浩和黄龟年等人听得不住点头。 确是如此,要想扳倒秦桧,首先要让赵构对他忌、忧、惮、怕,而赵构最忌讳的就是朝中结党。 “秦桧一党,党魁者胡安国也,今胡安国在锁闼,所以我们要先把他给拉下马。” 胡安国为门下给事中,判门下省事。 王安石变法后,中书门下省就不设正官中书令和侍中,分别由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判省事,掌本省职权,也就是说胡安国实际上是门下省的负责人。 按照三省职权,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取旨,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为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执行封驳权;尚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 一道政令先由中书省草拟,再送至门下省审核用印,审核通过后交由尚书省贯彻执行。如果中书省出的诏令,门下省认为不合适,不同意颁发的话,那门下省有权封驳,退回中书省修改。 被门下省退回,中书省一般都会做出修改或者废止,如果中书省执意要通过诏令,就会出现再发再封的情况,如是者三,中书还是执意要发,那一般门下省就没法再阻拦,而且门下省的老大只有去官请辞一途了。 “那如何先去胡安国?” “这个不难,今吕相回朝,都督府由参谋官暂代职权,吕相可向陛下推荐朱胜非代都督。” “妙!”吕颐浩一听,自然心领神会,知道事情已经成功大半,为何? 因为朱胜非。 (此书因你们而有意义,请推荐收藏,谢谢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