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章? 高徒出名师 (第1/2页)
“胡将军,前面可是应天了?” “是啊,大人,再有二十来里就到应天了。”阿瓜憨憨地笑了笑,道:“大人对这一带很熟悉啊。” “呵呵,老夫二十年前在应天待过一段时间,咱们一路行船过来,两岸的景象似曾相识,所有才有此一问。” “大人的记性真好,二十年都还记得什么个样子,换了我,早就忘了干净。”阿瓜朝前边指了指,“这会儿,相公估摸着也到应天了。” “嗯,一路有劳胡将军。” “呵呵,大人哪里话,都是小的分内事。相公听说您和薛先生要来,开心地不得了,让我先来引路,相公和种帅也是一路紧着从长安赶来哩。” 赵鼎欣慰地点点头,叶治能从长安赶到应天来迎接他们,说明往日的情分还在,有情分在,到时也就好张嘴。 “直老,真是弹指一挥间啊。”赵鼎看着汴河两岸的村庄和土地,叹息道:“转眼就是二十年。” “是啊,回想起当年在东京的情景,至今仍是历历在目。”薛弼也唏嘘道:“眨眼间白云苍狗,物是人非。” 赵鼎似乎被触动了心事,带着深深地遗憾和无奈叹道:“想当年意气风发,转眼间却已是两鬓斑白,垂垂老矣,岁月不居,年华易老,为之奈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薛弼不知不觉地吟诵起了《龟虽寿》。 “老师,薛先生,您们还正当盛年呢。” “呵呵,圣锡啊,你就别安慰我了。”赵鼎笑道:“我都是半截子埋进土里的人了,还正当盛年。” “老师,姜太公八十才出山辅佐周文武,一比之下,您正当年轻呢。” “哈哈,圣锡啊,几年不见,你嘴巴倒是滑了不少。” 汪应辰叫屈道:“老师,我说的可是实话。” “圣锡,我们都老啦,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 “薛先生,您正是大有所为之时,我们还得向您和老师好好学呢。” “呵呵,你啊。” “先生,大人,快看!”阿瓜突然指着右岸的官道喊了起来。 赵鼎、薛弼等人循声望去,只见岸上远处冒起了一股烟尘,一大队人马朝这边驰来。 “是相公来了!” 阿瓜眼尖,看清楚跑在最前头的那匹“三观不正”的宝马青狮,还有腻歪地跟在一旁的惊风。 “老师!老师!” 看到官船上的人影,神棍一边挥手,一边大声呼喊,“老师,我是子威!” “子威!子威!” 听到叶治的喊声,薛弼激动地叫了起来,这么多年未见,突然之间心潮澎湃,如同翻江倒海。 “快,快靠岸!” 阿瓜急忙指挥着几只官船靠岸,叶治和种彦崮一班人已等候在了岸边。 踏板刚搭好,神棍就急切地冲上了官船。 “老师!” 神棍紧紧握住了薛弼的手,眼眶已红。 “子威。” 薛弼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也是百感交集,激动不已。 “老师,这些年都可好。” “好,好!”薛弼鼻翼微酸,强忍住激动的泪水,欣慰道:“你,真的长大了。” “子威。” “赵相,”神棍对赵鼎深深施了一礼,“临安一别,已近十载,赵相别来无恙。” “有劳子威挂怀,呵呵,老啦。” “子威。” “啊,圣锡,你也来啦,太好了。” 叶治想不到同年好友汪应辰也随行而来,更是有故人知交久别重逢的欣喜。 “子威,一别经年,别来无恙。” “好,好,圣锡你清减了。” 这些年汪应辰带着吃赵鼎的挂落,过得不好,一直在建州做个没有存在感的通判。 直到赵构要召赵鼎还朝,他才重新被想起,任了吏部郎官,带着皇命,从建州去吉阳军把赵鼎接回了临安。此次赵鼎北上,特意将汪应辰带在身边。 “老师,赵相,咱们舍船就马如何?” “好啊。”赵鼎笑道:“坐了多日的船,身子都有些僵了,骑骑马,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赵鼎、薛弼等人上了岸,叶治指着种彦崮介绍道:“赵相,老师,这是我的结义兄弟种彦崮。” “晚学后辈种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