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六章? 软脚虾 (第1/2页)
海州在夏商时属九州之一的徐州。 春秋战国时,先属鲁后属楚,秦时属东海郡。两汉时属徐州刺史部东海郡。东魏武定七年,始置海州。唐高祖武德四年,海州置总管府,唐太宗贞观元年,属河南道。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宋神宗熙宁五年,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海州属淮南东路,下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四县。 从应天到海州八百里,有宽阔平坦的官道,神棍和种彦崮等人信马由缰,一路巡视过去,直到第五日的午后时分才到了海州。 海州城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十一年,全长九里一百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城有四门,东西南北分别为镇海门、通淮门、朐阳门和临洪门。 进了城,呼延通却不在,只见到了陈克明。 陈克明见神棍和种彦崮居然不远千里跑来海州这个犄角旮旯,着实大吃了一惊。 “相公、种帅,呼帅昨日就去了岛上,估计今天也不回来了。” “嗯,不妨事。”神棍点头道:“老呼抓的够紧的啊。” “是,呼帅怕下面人会偷懒,经常往岛上跑。” “现在进度如何?” “有呼帅亲自盯着,进度比预想的还要快些。”陈克明禀告道:“目前已新造五千料车船一十九艘。” “这么快!” “嗯,呼帅盯得紧,又从各地征募了不少熟练船工,所以进度很快。” “现在有多少船工?” “一万多人。” “还真是不少啊。” “嗯,现在岛上比海州城还热闹。相公,末将要不要差人去请呼帅回来。” “不必。海州离岛上远吗?” “不远,海州和东海县就隔着条海湾,只有十几里远,坐船小半个时辰就能到。” “那好,你速速去安排船只,我们去岛上。” “相公,您看这天色也快晚了,是不是在城内歇息一夜,明日再到岛上去?” “无妨,去岛上歇息也是一样。” “好,相公、种帅请随我来,码头上都有船只备着,可以直接出海,便当的很。” “好,走。” 出了镇海门,就是码头。 刚到码头,一股浓郁的咸味和腥味扑鼻而来,码头上忙忙碌碌,一筐筐海货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银光,返航的渔民每个人脸上除了汗水,还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码头好热闹啊。”种彦崮不由地赞叹道:“这是渔民出海打渔回来了吧。” “是啊,种帅。”陈克明应道:“渔民也要靠天吃饭,天不亮就出门了,到了午后涨潮时回来,日晒雨淋,辛苦的很。” “嗯,民生多艰啊。” 神棍又发起了感叹,“出海打渔不单要靠天吃饭,还很危险,万一遇上什么大风浪的天气,就有船覆人亡的危险。” “看来今天收获不错啊。” “嗯,这些日子风平浪静,鱼获特别多。” “嗯,现在这个日子正式鱼虾最多最肥美的时候。”神棍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海里可都是宝贝啊。” “相公,海船在那。” “好大的海船。” 看着码头上停靠的两艘两千料的大船,种彦崮问道:“这样的大船,到了海上,什么风浪都不怕了吧。” “呵呵,你是没见过海上的大风浪。”神棍笑道:“别说是两千料的船,就是五千料的大船如果遇到大风浪,也有倾覆之忧。” “海上风浪有这么大?”种彦崮看着眼前的大船,有点难以置信。 “你是没见过大海的狂暴,真要遇到狂涛巨浪,再大的船也都像一片叶子一般,一个浪头打来,兴许就没了。” “相公说得没错。”陈克明接话道:“听渔民说,如果遇到海神发怒,那光景就像是末日一般,一个浪头就有数十丈高,再结实的船只一下子就被拍碎了。” 种彦崮听得咽了咽口水,看着宁静的蔚蓝大海,突然间觉得不那么赏心悦目了。 “好了,上船吧,只要不遇到龙王发怒,海上行船还是很美的。”神棍拍了拍种彦崮的肩膀,揶揄道:“别怕,有哥在,就是掉海里,我也能救你,保准你没事。” “切!”种彦崮丢过去一个白眼,愤愤道:“老子会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