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7章 皇上,贫道有办法对付这些虫子 (第2/2页)
,大家都让一让!” “族长,七叔公……” 而见到这几个老者到来后,一众慌乱的村民,神情也是稍微轻松了不少。 像是找见了主心骨,纷纷朝着这几位村中威望最高的老者,看了过去。 而那几位老者,来到甘薯田地前,连忙眯着眼睛,低下头,望了过去。 只是,还没弯下腰,便都不由的神情大变,满脸惊恐。 因为,又有好几十只硕大的灰色蝗虫,从天空中,落在了甘薯田地中。 或者,是因为‘虫’多势众的缘故,后来落下的这些蝗虫,也都不往甘薯叶子里隐藏。而是直接落在了甘薯叶片上,就那么肆无忌惮的啃食了起来。 “蝗灾,蝗灾!” 看到这一幕,刚刚过来的那几位老者,都不由的面色一阵惊恐,不由的往后退不。 甚至,其中一位,还大张着嘴,眼看便是要喘不上气来。 “七叔公,您老怎么了?” 吓的一旁的一位农汉,连忙紧紧扶住,双手像是磨砂一般,在后背锤顺着气息。 好半天,那位七叔公才缓过气息来。 两眼大瞪,满脸恐慌。 “快去禀报县官老爷,蝗灾要来了!” 听罢,周围一众农户们,也都反应了过来。 “对,对,快去禀报县官老爷!” “老六,你识一些字,还去给户部的老爷们帮过忙,就由你去向县官老爷禀报!” “对,老六你快去向县官老爷禀报此事!” 随即,一位精壮农户,便飞快的冲出田地,满脸急色的往南京城跑去。 同样,在南京府附近的一众田地中,也都有一些精壮农户,满脸惊恐的冲出田地,往南京城内跑去。 “什么,城外的田地中,出现了蝗虫?” “你确定,那是蝗虫?” 南京城的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等一些县衙里面,还有南京府衙,户部,工部等衙门里,都不由传出一阵震惊的声音。 随即,一众身穿红袍或者青色官服,带着乌纱帽的官员们,都满脸凝重的跟着一群农户们,往城外田地中走去。 …… 由于南京城从南门处,便是有一条最平整的道路,直通往城外良田处。 因此,从南京城出来的官员们,都下意识的顺着这条道路,往城南那一片良田处跑去。 “皇上,后面跟了一大批官员!” 马车上,听见后面的动静,石福满脸凝重的对着车内小声禀报道。 “官员?” 车内,朱元璋轻轻掀开车后的车窗,往后看了过去。 果然,全身一辆辆眼熟的马车。 “孟端、李善长、杨思义、汤和……” 轻声嘀咕了下,朱元璋便是满脸笑意。 “不用理会他们!” “是!” 石福应了一声,但还是抖动着缰绳,加快车速。 很快,马车便是行驶到水泥路的尽头。 停下马车后,朱元璋并没理会,身后哪一双双惊恐的目光,快步往最近的田地内,跑了过去。 而离着这里,最近的算是朱子安工厂外部的那一大块土豆田地。 等到朱元璋带着朱子安等人,赶到时,已经有一众汉子,都纷纷满脸怒色的钻在田地中,抓着一些虫子,手上已经染满了褐色液体。 不过,那些虫子越来越多,一众汉子根本就抓不过来,满脸绝望。 “还真是蝗虫!” 仔细的看着田地中,那些灰色的虫子,朱元璋满脸凝重。 只是,要是仔细看的话,还能看到朱元璋那一双手,竟然还在轻微颤抖着。 “下官拜见皇上,太子殿下!”“见过小真人!”…… 而这会,李善长与杨思义、孟端一众从城内赶出来的官员,也都跟了上来。 对着朱元璋与朱标见礼过后,都是满脸凝重的看向那一片土豆田地中。 尤其是在见到那些蝗虫之后,更是神情凝重,甚至还有一些惶恐。 “皇上,还真是蝗虫!” 李善长满脸急色,“按照这些蝗虫飞来的速度,真的的蝗灾,恐怕也就不远了!” “咱知道!” 朱元璋有些急躁的回了一句,随即便是紧紧的看向李善长与孟端、杨思义等一众大臣。 “面对如此蝗灾,尔等可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 “皇上!” 听罢,李善长与杨思义等人,都不由深深低下头,满脸无奈之色。 “回皇上,从古到今,所有先贤们,对于蝗灾,都是束手无策,我等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最后,还是李善长缓缓拱手,一脸无奈。 蝗灾,不仅仅是那些农户们的噩梦,也是他们这些官员的噩梦啊! 一有蝗灾,便是大饥荒之年。 “难道,就要任由这些虫子,肆无忌惮的将这些庄稼,都一点一点的吃光吗?” 朱元璋满脸怒气,但又有些无奈。 “皇上,臣等无能!” 闻言,李善长与杨思义等人,都连忙满脸羞愧的低下头。 “唉!” 见此,朱元璋不由的重重叹了一口气,也是满脸无奈。 “皇上,对于这些虫子,贫道或许有一个好的方法!” 突然,在一旁一种好奇的四处观望的朱子安,出声说道。 “什么?” 顿时,所有人都不由紧紧的看向朱子安。 “子安,你说你有办法对付这些蝗虫?” 朱元璋满脸惊喜,激动这下,都忘记了遮掩。 不过,一旁的李善长与孟端等人,也都满脸欣喜,也都顾不上思索这些。 “回皇上,要是对付这些虫子的话,贫道好像还真有一些方法!” 朱子安自信道。 “什么方法?快说!” 朱元璋急忙问道。 “殿下,贫道记得,在大旱的时候,贫道便是建议,那些农户们,都尽量多养一些鸡鸭!不知现在,可有百姓养那些家禽?” 朱子安转头,对着朱标问道。 而朱标,则是连忙转头,看向一旁的杨思义。 “回殿下,小真人,关于饲养鸡鸭这些家禽之事,有很多村中的农户们,倒是都养了几只!” 杨思义连忙回道。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