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51、卢绛 (第1/2页)
金陵东南,望江楼西,花红柳绿,春风和煦。 江边惊涛拍岸,大片嶙峋山石,崎岖怪异,遥望半山,白玉石阶,亭台楼阁,俊秀清丽山水之间透着难掩的奢侈,正是文人sao客,达官显贵最喜欢的调性。 这山石之间的亭台楼阁,贯通全山的白玉石阶,山体陡峭,攀爬困难,开山凿道,肯定是靡费巨大,征发不少徭夫的,去年冯延鲁离开北上时还没有,现在回来才发觉,看来是新建的。 往上走一段,是一处高高的望江亭,建在山石之中,居高临下,俯瞰滚滚长江,波光粼粼,风光万里。 国主被张洎等众多官员环绕,其中最显眼的两个人一个是侍奉在国主身边,只微微落后半步的刘澄。 刘澄在国主还是藩王时就是下属官员,是国主最信任的亲信官员。 而在国主对面侃侃而谈的则是秦国过来的特使卢多逊,他学识渊博,待人和善,很快和江南的官员与国主都相处得很好。 他们正在谈论的是一副唐朝流传下来的名家画作,游山玩水,古玩字画向来是国主最喜欢的,以往他也没觉得什么,只是这次从北面秦朝回来,却感受颇深。 冯延鲁站在下方小亭,这次他没有上去凑热闹。. 至今犹记得那时秦国天子史从云和他的谈话。 他原本以为可以投其所好,摸清楚用什么可以贿赂史从云,以此获利,毕竟他们的国主就好谈经论道,古玩字画,官员只要奉上这些东西,都会令国主十分高兴,恩宠不断。 可史从云却只回答他对什么物件都不感兴趣,喜好的唯有江山美人而已。 那令他大受震撼,心里不禁感慨,不愧是十多年来接连吞南汉、北汉、南平、武平、蜀地、淮南、关北的大国,年纪轻轻的国主,却给他一种比他们这些老人更加阅历丰富,老jianian巨猾的感觉。 他在心里感慨的同时,也担心起江南的未来。 他是曾经的南唐吏部尚书冯令頵次子,南唐宰相冯延巳异母弟,他祖上虽在彭城,是避祸南渡,但对于他这代人来说,南唐就是故乡。 南汉不少官员,乃至之前已经覆灭的蜀国,根据史从云之前表现出来种种作为,都以为可以用美色贿赂史从云。 却不想其实史从云说的江山美人,与他们理解的江山美人十分不同。 与秦国至交好友李昉的往来也让他明白,秦国的天子史从云看似是个好色之徒,却绝非那种儿女情长之人,他很无情,不然不会杀得血流成河。 他说江山美人,很可能想的就是打下江南,那这里的美人就任由他挑选。 花心善变,对于上位者来说,有时确实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越是与秦国天子交流得越多,他越发担心南唐的处境,再看远国主和诸多大臣品评字画,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场面,他越发心里难安。 往北看去,大江波光粼粼,起伏不定。 回头过来,发现是枢密使陈乔也过来了,也和他一样停在下面的亭子里,上面人太多。 冯延鲁拱手,对方也行礼打招呼。 “我看冯公心不在焉,是在想什么吗。”陈乔问。 冯延鲁没有立即回答,他经常出使北方,对国内情况不太了解,于是反问:“陈公觉得北方如何。” 陈乔看他一眼,直接道:“北面的大军迟早会渡江过来,只是很多人胆小怕事,不敢也不想去承认罢了。” 冯延鲁点点头,随后问:“韩公呢,这次回来怎么没见到他。” 陈乔眼中闪过一丝异色,然后叹口气道:“他如今天天在家宴饮,几乎从不问朝堂的事。” 说着压低声音凑过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冯延鲁顿时明白过来,国主不信任北方人,“我也担心北面大军会横渡长江,老夫越是在北面待久了,越发觉得其国主史从云不是等闲之辈,他的决心很大,我有预感,他迟早要来江南的。” 两人相视点头,既然话说开了,便不用再像之前那样试探。 陈乔也不再多说废话,而是单刀直入,“冯公,我那边有个不错的年轻人,名卢绛,字晋卿,号锦文,是个好勇之人,我觉得他在军中会大有作为。 只是这个年轻人不守礼法、喜论现世利病,在朝中并不讨喜,需要有人给他支持。 冯公既然想的和老夫一样,那肯定是知我心思的。” 陈乔说着指了指滔滔不绝的大江,又瞟了一眼正在上方亭中兴奋评品字画的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