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四章 风度能当钱用啊?(求月票) (第2/2页)
一听他这么说,那就更得抢了,手快有,手慢无啊。 这种疯狂的场面,搞得刘青山都有些出乎意料,连忙又大喊起来: “大家不要抢,我这里有一个分配方案,请大家和我的朋友维克多先生商议一下具体的份额。” 刘青山也没法子,他手头上,除了大雁和野猪比较多一些,像各种鹿类,种群数量尚在发展期,总不能全都宰了卖rou,那和杀鸡取卵,又有什么区别? 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多,也实在太过惨痛。 在他们老家那边,就有过这样一个最典型的事例:岛国那边,要进口大量的熊胆。 结果,林子里面的黑熊就遭了殃,许多地方,都直接给杀绝根了。 这种惨剧,刘青山绝对不会叫它发生在自己身上。 那群商人无奈,只好都围住维克多,争取多抢占一些份额。 维克多这货其实早就跟刘青山商量好了,这些供货商,按照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销量,制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份额。 想要彻底满足需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有得分就不错了。 不知不觉间,维克多在这伙人中的地位,又噌噌上升,隐然已经成了这群供货商的领袖。 一群外商在这吵吵闹闹,就跟幼儿园小朋友抢东西似的,把碧水县这边的人都给看傻了。 老周轻轻捅捅刘青山:“他们买东西,都不问价儿的吗?” 他早就注意到了,刘青山的那些图片上面,并没有标注价格,那还不狮子大张口啊? 刘青山的嘴角翘起:“需求程度和购买意愿是成正比的,在野生动物供需方面,现在是卖方市场。” 老周听得稀里糊涂,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对刘青山的钦佩。 都是一个县的,他早就知道,夹皮沟带领着周边几个大队,早早就搞起了野生动物养殖。 这种事情,肯定是青山老弟的主意。 瞧瞧这眼光,不服不行啊。 王书记也从这里面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凑到刘青山跟前: “青山,看来养殖野生动物有搞头,你说咱们县,是不是应该把野生动物养殖这摊子铺开来呢?” 刘青山可没他这么乐观:“短期国内的销量肯定不行,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行业肯定就会越兴盛,关键是要坚持下去。” 野生动物的繁殖,也需要周期,短则三年五载,长则十年八年,成效才能显现出来。 “只要是条好路子,那就可以搞。” 王书记也信心大增,决定回去之后,就把这件事铺开。 现在的干部,如果不向上提升的话,许多都是在家乡终老,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许多长效性的东西,能坚持下来。 不像后来的轮换制,在一个地方干上三年五载就挪窝,只注重那些短平快的项目。 很快,维克多那边,也分配完毕,出售的野生动物其实一点不少: 野猪就有三千多只,绝大多数都是二年生的,重量在二百到三百斤,总重量超过三百吨。 数量最多的是驯化的野雁,数量超过两万,再加上其它山禽,野鸡、沙半斤啥的,总数将近五万只。 禽类养殖就是这样,一旦形成规模,那数量就呈几何状增加。 鹿类因为还在发展壮大期,所以出售的不多,只有二百多只。 剩下一些杂七杂八的,都不成规模。 数量虽然看上去不少,但要是分散到整个欧罗巴大陆,那基本也就相当于大海里撒了几把盐差不多。 所以这些商人,在兴奋之余,一个个的,又都是一脸悻悻:这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维克多还得向他们面授机宜:“数量不足,价格上找啊,华夏这边有一句古话,还是很有哲理的,叫做物以稀为贵。” 众人一听,这才大受启发:要是不趁着这种机会,卖出天价,那就没天理啦! 想到价格,他们这才发现,刚才光顾着抢东西了,还没问价呢。 一些人心中暗叫不好:咱们挥舞着刀子,准备宰别人,好像忘了,自己脖子上,还架着一把刀子呢。 于是把目光纷纷投向刘青山,就算挨宰,也认了。 这下子,就连老周他们这几个人,都瞧出来便宜,王书记都兴奋地凑到刘青山跟前,跟他嘀咕:“这次必须赚个大的!” 老周嘴里也砰砰两声:“送上门的洋竹杠,不敲白不敲。” 郑红旗倒是没有做声,望望刘青山,等他拿主意。 他的工作基本已经定下来,年末就会调到省里的商业厅担任副手,在仕途上,迈出了很是关键的一步。 论起见识和眼界,郑红旗显然要比王书记他们高出不少,像这种生意,既然你准备搞养殖业,那就是一个长期的项目,不能搞一锤子买卖。 在大伙热切的目光中,刘青山拿出来一张准备好的价目表,交给维克多: “大家商量一下,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就按照上面的价格吧。” 那些商人连忙围了上来,然后就瞧着上面的价目发呆。 野猪rou,每公斤三点五美金。 禽类,基本上都是每公斤五美金左右。 鹿类都是每公斤十美金左右。 王书记和老周他们,也都挤过去瞟了一眼,然后就乐得眉开眼笑。 在他们看来,这个价格相当高。 虽然这两年,物价涨得快,但是一斤猪rou也没到一块五呢。 现在野猪rou能卖到五六块钱,那当然是赚了,三百多吨啊,这一项,金额就超过百万美金。 禽类那边,也能有六七十万美金,再加上鹿类,总数能达到二百万美金。 他们碧水县算是跟着沾光喽,今年的广交会,肯定又要放一颗大卫星。 同样的,那些外商也都暗暗松了一口气,脸上同样露出满意的笑容。 在他们看来,这个价钱,还真是够便宜的,回去之后,轻轻松松就能翻上两三倍。 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运输稍稍费点事。 皆大欢喜,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不过刘青山还有话说:“各位朋友,大家也都看到了我们的诚意,这一次算是让利大酬宾了。” “我们那边的养殖基地,会越来越壮大,今后可以进行长期的合作。” 那些老外也连连道谢,心里也渐渐认可了这个年轻人。 然后就听到刘青山继续说道:“不过我还有一个条件。” 只见他从展位上拿过来几个药盒,递给那些外商:“这些药品,必须作为搭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