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检阅兵马】 (第1/2页)
明军火铳手们只得低着头,依靠城墙上的四方口处进行射击,可闯军个个手持盾牌一边前进一边放箭反击,因此明军火铳队根本阻挡不了流寇的进攻。 正当闯军靠近城下架云梯准备登城时,明蕲州知州:许文岐,来到了城楼上鼓舞士气,他说道“将士们荆亲王殿下,已把诸位的家属移送至城外,大伙可以放心守城不必担心城破灭族,就算战死我们也是为朝廷尽忠,死后能载入史册,能让子孙后代们享受朝廷待遇。” 本来毫无斗志的明军士兵们,在听到这一番鼓舞士气的话之后,大家纷纷振作起来向攻城的流寇们点火开炮,炸死许多城下前进的闯军,又举铳射杀登云梯的闯军。 明军还抬了一筐筐的〈流星刺〉上来,这些宛如一颗颗长着尖刺般的球,往云梯上倒下去时,扎得冲锋的流寇士兵们个个脚下出血,纷纷滚落到梯子下面,阻挡了好几波进攻,还以〈万人敌〉和〈风火震天雷〉朝城下流寇军队们扔去,炸得闯军血rou模糊惊魂未定! 吃到苦头的闯军前军都督:王定国,连忙下令鸣金收兵。 然而后方坐镇军中的八大王:张献忠,看着前军旗帜后撤?他感觉不对劲,便让人前去查看情况。 一盏茶的功夫过后就见到闯军前军都督狼狈的撤回来,还被八大王追缴责任问道“你为何要撤军?莫非你临阵胆怯?不敢向前冲?” 只见闯军前军都督回答道“末将不敢!只是那明军不知为何?突然间士气大振,末将认为为今之计只有夜袭方有胜算!” 而八大王则起身走出营外,抬头仰望看了一下天空,他觉得这话有些道理?因为此刻空中乌云压顶,夜间必定会有雨,倘若趁着雨天夜袭的话胜算很大,毕竟城内明军兵力和火器不多,所以八大王就下令三军休息等待夜半时分偷袭。 同时从京城走官道,一路赶回到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潼关卫的传令兵,与明行人司行人:高景丰,正带着10万石粮食前来。 他俩的车队被正在巡逻的明潼关卫指挥使:张尔猷,发现他连忙走下城楼,去到城外迎接还向他俩作揖行礼,并带着他们一起去卫指挥所内面见明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 他们一进入卫指挥所之后,就有士兵匆忙跑来向明陕西三边总督汇报情况。 随后大堂内的明陕西三边总督听过消息后,立即放下手中的帐簿,走出来门外跪着作揖准备接旨,而明行人司行人却从袖子里拿出圣旨递给他。 这让明陕西三边总督很是惊讶!他心想;居然是密旨?带着疑问他迅速接过圣旨叩谢圣恩,并迎接明行人司行人进入公署大堂偏殿内伺候着。 此刻明陕西三边总督把传令兵叫过来,小声询问道“除了给密旨之外,陛下还说了什么没有?” 只见传令兵摇摇头表示什么也没说!这让明陕西三边总督觉得很是奇怪?为了弄清楚事情他立刻返回潼关卫城内军帐中。 在悄悄拿出密旨打开来看,却发现上面只提了给粮食,而兵源与银两却只字未提!这让明陕西三边总督看了之后很是失望! 但为今之计他想也就只能拉拢一下,附近西安府境内的西安前卫、西安左卫、西安后卫、神武右卫、西安右护卫、神武前卫、西安中护卫,这7个卫的驻军可以依靠了。 为此明陕西三边总督特意让明潼关卫吏目:莫林坤,拿账本来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新招募的兵勇大约有8万人,再加上现在的潼关卫2万驻军总计10万人,若是能拉拢一下西安府6万驻军,加起来估计有16万左右的大军,尚且可以与流寇对战。 随后明陕西三边总督就命人写了一封书信,去联系了明陕西都指挥使:安庆生,想让他调动部分延绥总镇榆林卫秦军铁骑南下,另外在让平凉府固原卫总镇,这两个(大明京师九边重镇之一的军队)一同前来守护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的安全。 在派人送出信件之后,明陕西三边总督便出了军帐,传令(司号员)吹响号角集结新兵与老兵,打算亲自观看他们瞧瞧训练得如何了? 此刻司号员站在高台上拿着号角声,用力吹响号角(呜、呜、呜~)的声音传遍四方,把军营内的明军们全部给惊动了。 他们在各营将领的带领下迅速出营帐前来到校场内集合。 这时马维也扶着吴俊振一起走出营帐,很随着士兵们来到校场上,便听到一阵非常刺耳的鼓声(嘭嘭嘭)的从校场中心传来。 众人抬头仔细望去原来是明陕西三边总督,旁边的士兵正在击鼓示威。 随即就见到明潼关卫镇抚使:王一帆,就站出来大声喊道“诸位安静,列队!今日总督大人检阅兵马,但凡合格优秀者,将立刻奖励赏银1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