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星原燎火】 (第2/2页)
情,深知官府贪污不管百姓死活!以至于中原饥民遍野。 不过李公子乐善好施,经常出钱粮救济一些难民,所以在开封府杞县深得民心。 他加入流寇造反之后不想破坏名声,就改名字为(李岩),还推举了明宝丰县举人:牛金星,为闯将(李自成)的左膀右臂。 不仅如此李岩还劝李自成要「尊贤礼士、除暴安民」不可在干之前的杀戮!此外还禁止士兵jianian杀妇女,准备收揽人心以图大事,就这样在多数中原难民以及流寇的加入中,使得李自成势力迅速大增,直接改称〈闯王〉名号。 为了不在被朝廷以及百姓们看做是流寇,因此李岩特意派人假扮成商人,在民间广布流传〈李闯王乃仁义之师,不杀不掠〉还编出童谣,让小孩们到处传唱「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 此计划虽然看似不错,但却存在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不纳粮?兵马少之时为了不让官兵一下子扑灭,又想趁机招揽民心,说不纳粮可以接受。 可一旦军队规模扩大有了固定地盘,甚至建立了政权之后,再采用(不纳粮)政策敢问这么多兵马不纳粮拿什么来养活军队?而且不纳粮就意味着要继续干老本行劫掠官府和乡绅们,可算是得罪人一大批富商官吏。 所以说此计策本身就是一大败笔,只可惜才疏学浅的李岩毕竟只是个举人,谈论治国安民之道依旧不如朝廷官员,这也为后来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另一边被明兵部尚书:杨嗣昌,拼命围剿的流寇:西营八大王(张献忠)在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荆州府宜都县虎牙山中,被明军们包围着。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也为了救出自己的军师:潘独鳌,西营八大王给了养子:李定国,一个命令那就是带领着28位骑兵急行军突袭襄阳府。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这点兵力根本不够,而且能否攻城是一说,被明军发现围剿那又是另外一说,但李定国却毅然的接受了命令同意出击。 不过西营八大王(张献忠)也不想送养子去送死,他让李定国换上明军布面甲,以送信为由潜入襄阳府中,而他会率领大军跟在后面,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够杀了明襄忠亲王:朱翊铭,这样兵部杨阁老就没办法面对朝廷了,还能让士兵们获取襄亲王府的物资。 因此流寇们连夜下山急行军到达承天府当阳县,驻守的官军们还在睡梦之中,不禁让流寇:西营八大王(张献忠)忍不住作了一首歌谣来嘲笑明军,唱道“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日路!” 就这样流寇们在2月28日出其不意地到达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境内,为防官军们察觉流寇们均装作普通百姓或者商人入城。 因为有西营八大王养子:李定国,提前带着28骑进入城中骗过守城将领,所以流寇们一路上没有被明军们发现。 但李定国认为直接劫狱会遭到明军反扑得不偿失,必须得制造点事端?也就是先杀了襄亲王殿下才能让城中大乱。 便借机有军报混入襄亲王府中,待见到明襄忠亲王:朱翊铭,之际李定国则出其不意地劫持了襄亲王殿下,骗得兵符打开襄阳府城门让流寇们知晓行动开始。 于是大批流寇杀入城中,联合城内28人先干掉守城明军,在进入襄亲王府中,李定国把明襄忠亲王捆绑起来交给义父:张献忠。 而流寇:西营八大王(张献忠)在来到富丽堂皇的襄亲王府之后,明襄忠亲王连忙哀求只要放了他,王宫中的财物就可以随便拿。 但是西营八大王(张献忠)却当即倒了一杯酒,斟酌着说道“吾欲借王头,使杨阁老以陷藩伏法。” 说罢就喝了酒挥刀杀了明襄忠亲王,又俘虏了三子明贵阳郡王:朱常法,想利用他去牵制明军,但明贵阳郡王却宁死不降,还说道“乱臣贼子,寡人岂能与尔等同流合污?” 随后被杀!以及明郧城郡王:朱翊鈴、明兰阳郡王:朱翊镐,两位郡王也被斩杀。 只有在襄亲王府外,正在打猎的二子明福清郡王:朱常澄、四子明进贤郡王:朱常淦,躲过一劫。 流寇们还火烧城楼与王宫,又放纵士兵jianianyin了襄亲王殿下的妻妾43人以及宗室后裔,之后一并统统斩杀。 在打开襄阳府库房掠夺饷银,分十万两白银用来赈济饥民,立刻受到了百姓们的拥护,西营八大王(张献忠)此举算是完全粉碎了明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四正六隅」计划彻底摧毁了他所谓的〈十面张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