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一章:努力的人 (第2/2页)
净,营房里的内务,都要整理得清清楚楚。 大宋步兵条例,不厌其烦地将士兵们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睡觉到吃饭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军法官们每天最大的任务,已经找茬子。 这些事情,不需要张任去cao心。 坐在哨楼顶上,他不由得想起了从广西带回来的未婚妻。 虽然黑了点,但长得还是很周正的。 更重要的是,虽然出身农家,但却落落大方,在自家母亲面前,也没有手足无措,说话做事有条有理。 这让满肚子不喜欢的母亲,总算是舒服了一点点。 在父亲回信表达了坚定的支持之后,母亲便也没有丝毫办法了。 不过那丫头这三年的日子,肯定不会太舒服了。 要学会识字,要学会管家,总还要学点琴棋书画来充门面,想到这里,张任不由得轻轻地笑了起来。 千里同行,那丫头给自己的映象还真是不错。 这老婆,以后也绝对不会差,应当是一个能带出去的。 “将军,想到什么美事了?”旁边值勤的士兵笑问道。 “想媳妇儿了!” 两人都是大笑起来。 能给寂静的夜里教手下的士兵识字,也能深入浅出地给士兵们讲朝廷刚刚出台的一系列新的政策,同时还能与他们开一些荤素不忌的玩笑,这样的将领,谁不喜欢呢! 在辕门之外,周洪看到张任的时候,满脸的都是诧异之色。周洪的身后,跟着一熘长长的几十个人,他们赶着十几辆车子,拖车的既有骡子,也有驴,还有牛,车上,装着军队所需要的给养。 他没有想到会在这里看到张任,更没有想到,不久之前明明还只是一名士兵的他,现在居然已经能统领一营战兵了。 “老什长呢?”看到张任,他便下意识地看向张任的身后,那个熟悉的身影曾带着张任他们,无数次的去他们的村子帮着他们耕地、挖渠、收割、修建房屋,直到某一天,他们突然开拔而去,然后再也没有回来。 再一次看到了熟悉的故人,听到对方的问话,张任不仅鼻子里一酸。 “老什长他们,都没了!” 周洪愕然,那个cao着一口广西腔,一句一个老表老表叫着的,像一个敦厚长兄的人,就没了? 张任把周洪请到了他的房间。 与士兵们睡的大通铺不同,作为营将的张任,是有一个独立的房间的。 周洪对张任也是印像很深刻的,因为那个时候,他经常请张任帮着读朝廷邸报或者江宁月报,被所有人称为张秀才的他,也是深得众人喜欢的。 因为他还能帮着大家写写信,写写福字甚至帮着还没有名字的娃娃们取名字。 他取的名字,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不但好听,而且每一个名字都还挺讲究。 往事总是让人心情沉痛,不过两人也都是历经坎坷阅尽苍桑之人,见惯了生死,也就不再执着于生死了。 人总是要死的,只不过早和晚而已。 从出生开始,大家便一路狂奔在死去的路上。 老什长他们,只不过是跑得快了一些罢了。 终有一日,他张任必然也是要去与他们汇合的。 到那时,大家再一起好生叙叙衷肠。 “你现在......”给周洪倒了一杯茶,张任问道。 “入冬过后,田里也没有什么事了,我便组织了几个村子的壮劳力一起出来做事。”周洪笑道:“承蒙上面信任,却是把这给各地驻军送补给的任务给了我,这不就过来了吗?” 朝廷开始收免役钱之后,便不再强征百姓服徭役了,而是改为官府出钱雇佣人来完成这些事情。 很快,便有人发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 有眼力见儿的一些人,便趁机组织起了一些队伍,专门找官府承包这些业务,以藉此来赚取钱财。 周洪便是属于这些人之一。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他倒是有眼力了,但是呢,背景就不怎么地。要不是他曾经在难民营中与首辅有过一面之缘,家里的鱼酱还得到了首辅的称赞,只怕即便是一些零散的小工程,也轮不到他来做。 可即便如此,他所管辖的几个村子,也因为他能揽到一些活计,而明显地比周边的村子要富裕许多。 像往军队送物资这些活计,反倒是那些专门干承包活计的人不愿意干的。 因为油水不多,责任倒不小。 而且军队里的人,脾气都不小,而且现在也没有人敢克扣他们的东西,特别是这些驻守在一线的部队,就更没有人敢对他们的东西搞事情了。 所以,这差使就轮到了周洪。 不过周洪倒也趁此机会,把自己统带的几个村子今年一年下来积存的一些收获,作为了这部分补给物资送来军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但价格卖得好,而且送过来还有力钱,算是赚了二道钱。 “这么说来,你如今倒也是升了官儿了!”张任笑道。 “那里是什么官儿?”周洪连连摆手道:“如今县下设乡,乡下设村,周某现在不过是一个乡长而已。” “再往上可就要去县里任职,哪怕是从九品,那也算是入品了!”张任有些感慨于萧诚的这些政策,仅仅是这一条,便给无数在底层奋斗的这些人打开了一道门缝,虽然还是很窄,属于典型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总也是一条出路。 就如同那进士试一般,何尝不是过独木桥呢? 就像自己一路升到现在,又何尝不是在过独木桥呢! 其凶险程度还犹有过之呢! “不瞒张秀才你说,我还真要争一争。”周洪却是很认真地道:“明年开春,我已经决定让下头的几个村子,全部都种棉花了,后年便是三年一评的时候,到时候还是得看实绩。种棉花,如今比种粮食,从收入上来说,要更强一些。” 种棉花的收入,自然是要比粮食要更高。 “下头的人,愿意吗?” “所以我今年带着村子里的年轻人出来赚钱,我准备把明年的粮食先给愿意种棉花的人发下去。”周洪道:“不过一年过后,种棉花的收益,得全归村子里!” “高明!”张任很是佩服眼前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家伙,这份眼力和胆魄,只怕许多读过书的人,也是远远不及的。“不过老周,你还得读书识字,想更进一步,不识字是绝对不行的。” “我已经在学了!”周洪笑咪咪地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