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74 孙子与爷爷谁大(下)  (第1/2页)
    274孙子与爷爷谁大    看王时雍跑出来,屠夫笑了:“这腿脚,当文官真可惜了!”    阮小七凑趣道:“咋地,你想给他封个啥官?武将?”    “不不不。”屠夫不住摇头,“封官许愿的事儿,那是咱们大当家的活儿,俺不抢。我只是觉得,让这孙子当个运粮草的,能省不少大牲口。”    王时雍也不完全是吃素的,他也有自己的心腹。    虽然赵大锤刚才已经领人清除了一部分,可在别人没有迈步之前,你知道他是先出左脚还是右脚呢?    王时雍这一嗓子,还真叫出来几个同伙。都是新提拔的官员,深受赵桓的大恩,正是肝脑涂地、以报皇恩的时候。    再加上有心人的辅助,竟也有不少人站到了王时雍一边。    童贯在军中多年也不是白给的,振臂一呼那就百应了,呃不,是万应。    顿时,军中分成了两派。    一派属于保皇派,保新皇。另一派也属于保皇派,保太上皇,还有太上皇的太上皇。    当然,更多的是骑墙派,两不相帮,且看看形势与风向。你们谁都有道理,又都没道理,最终还是我们有道理。    等你们都拼得差不多了,我们就可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    妙啊!    都以为自己是聪明人,别人就是那捕蝉的螳螂,自己是那在后等美事儿的黄雀,难道就不担心有个小孩儿准备拿弹弓把黄雀打下来吗?    恭喜你,现场就有个小孩儿,准备把这些人一勺烩了。    宽阔的胸襟,让赵大锤不愿意看见自相残杀。    我们都是宋人,好好坐下来谈一谈,聊聊理想和人生不好吗?    为什么非要动刀子呢?    有种你跟外人斗啊?    可不,都是混不吝的汉子,都是你瞪我一眼就杀你全家的莽夫,也不讲“军中不得持械殴斗”的规矩了,都把小刀子给拔了出来,准备见真章了。    局势,一触即发!    眼看一场内斗在所难免,赵大锤又又又一次举起了心爱的大喇叭:“先不管谁对谁错,我是太上皇亲封的太上皇,没错吧?”    听着拗口,但说的是事实,属于人糙理不糙。    “我是现在的官家的叔爷,没错吧?”    对于这一点,大家也没什么疑问。    赵大锤来历明确,身份没什么可怀疑的,跟卖草鞋的刘皇叔那个汉高祖的玄孙子不一样。    刘皇叔连当个孙子都悬,是真是假也就看大家自己的推论了。    可您只说这两句大实话,有什么意义呢?    赵大锤又抛出了第三句大实话:“赵佶对我言听计从,前所未有地封了个太上皇,是因为我所做的事情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这也没错吧?”    这句话有点问题,争议比较大。    先不说给自己“封”个爹,是不是合法,是不是有悖人伦,单说您做的事儿都是大好事,这就不一定了吧?    你杀这个,宰那个,弄得官不聊生,大家想喝点兵血、捞点小钱钱都提心吊胆的,这也算是好事?    在一部分军官眼里,你这绝对是坏事,大坏事!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你这得杀了多少人的父母?    军官们的想法不重要,赵大锤这话也不是对他们说的。他主要说服的对象是普通士卒,那些出身一般的士卒。    别的不说,单就慈幼局一件事,就让赵大锤在民间的威信MAX了。    看着士卒们若有所思的样子,赵大锤适时抛出结论:“我,这么一个大好人,又是赵桓的长辈,你们还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吗?”    眼看己方的士卒要被蛊惑,王时雍赶紧吟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凡大jianian大恶之徒,一定会假装做几件好事。太上皇就是受了你的蛊惑,才让你窃据高位。    今天,你还想故技重施,简直是可笑至极!”    跟什么人说话,你就得采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你跟勉强会写自己名字的士卒们说话,又是背诗又是成语接龙的,人家听不懂啊!    虽然王时雍一派的几个高管很喜欢,都点头赞叹以为妙绝,士卒们都一脸懵逼,不明,也不觉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