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去了很远的地方 (第1/2页)
“嗜毒戏猛兽,虑患先不详!” 王远的目光非常锐利,带着一种莫名的寒气,看着李世民四人直发毛。 “人在很多时候,其实都是一种短视的生物。” “只要我大唐派几个得道高僧,把佛教的教义,典故,佛经都抄录一遍,将它们送给松赞干布。” “如此一来,松赞干布就不会拒绝这杯毒酒了!” “为什么他不会拒绝?” 李世民有点傻眼,一旁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也是如此,就差在额头画上几个问号。 为什么只要送几个得道高僧进入吐蕃,松赞干布就一定照着做? “这没有道理呀!” “没有道理?” “怎么就没有道理了!” 王远嘴角微微扬起,四十五度仰望星空: “佛教最核心的光点,就是修来世,这一世多忍受困难,多行善事,在下一世就会得到报答。” “而这种观点对于松赞干布来说,就是最好不过的思想武器,可以用来完美镇压民愤!” “只要他成功推行佛教,那么整个吐蕃的人都会变的麻木,认为今生的所有苦难都是惩罚,来世就会幸福降临。” “除非松赞干布真的想一辈子当一个傀儡,否则的话又怎么会拒绝这种诱惑?” “就算佛教是毒酒,那个松赞干布也会喝下去,这根本就由不得他选择!” 王远最后一句话,直接敲定了一切,说得李世民四人内心澎湃不已! 没错,在如此之大的好处面前,松赞干布又怎么会拒绝呢? 就算佛教是毒酒,那个松赞干布也会喝下去,这根本就由不得他选择! 卧槽! 这话真的好“拽”呀! 李世民一顿目瞪口呆,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感觉面前的王公子似乎有些不一样。 明明外表和性格都没有什么变化,但就是多一种莫名的冲动气质。 或者说,好战之意! 似乎,他对于灭绝吐蕃,感到十分的兴奋。 其实,事实上,回过神来王远,也的确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 如果一切都循规蹈矩,和史书上说的一模一样,那还有什么意思? 既然发生了意外,那就王远来看看,这个意外的源头到底是什么! 反正都穿越了,王远还害怕什么? 所以王远决定,既然要搞就搞一个大的,让所有人都震惊! 吐蕃王朝的后期,就是因为佛教和苯教的争端,而造成冲突不断,最终分裂成了两个国家,而且还在世代争斗,永世为敌。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宗教在某种统治者眼中,自古就是一把带毒血刃! “王公子,为什么你能想出这种阴损计谋?” “我甚至都不知道你是圣人,还是疯子?”杜如晦心惊不已。 作为当代大儒,自幼就学习儒家经典的杜如晦,一眼就看出了此计的可怕。 此乃绝户计! 只要成功实施,恐怕雪区高原永远都不会得到和平! 就和当初的圣人可汗隋炀帝,用手段使得突厥分为东西突厥一样,都阴损到了极点。 直接就是在精神层面上,把一个国家给彻底毁灭了! 杜如晦这句话,同样也是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的想法。 他们看着王远,眼中都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 几个月前,他们就按照王远的建议,建立了一种新的宗教,在西北草原上传播。 依来顺受,敬仰中原就是这个宗教的核心教义。 也是因为它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突厥贵族想要放弃草原,来到关内生活。 当初王远断言需要百年,突厥这个民族就将不复存在。 现在看来,恐怕只要五十年,等这一代突厥人彻底老死,西北草原就将永远纳入中原帝国的控制之中。 想到这里,李世民莫名打了一个寒颤,但随即又松了一口气。 好在,王远是他大唐的子民,是他李世民的福星,否则后果真的难以想象! 最重要的是,他对大唐的百姓,有着一种莫名的怜悯和同情,一直在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 如果王远是吐蕃人,那他李世民恐怕已经成为阶下囚了。 光是想想,都让李世民不寒而栗。 “圣人和疯子有什么区别吗?”王远轻轻一笑: “而且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此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想要走遍这片天地。” “普通人.....” 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只翻白眼,如果你是普通人,那他们很希望这样普通人能再多一点。 那样的话,大唐绝对会天下无敌! “王公子,此法虽好,但三个月真得能凑效吗?” 李世民还是抱有疑虑,他倒不是怀疑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而是担心时间太短了。 万一在三个月后,佛教并没有传播起来,或者效果没有达到预期,那大唐岂不是还是要被迫和吐蕃开战? “放心吧,你们要相信松赞干布,他绝对有这个魄力!” 王远很是自信: “只要他看出佛教的好处和优势,那凭他短短几个月就平定吐蕃内乱的手段来看,他绝对不会甘心慢慢等下去!” “必定会以最血腥的手段来推动佛教的传播!” 王远的自信来源于两个方面,他刚才说的一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历史。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松赞干布面对佛教,就是做出一样的选择,让巅峰时期的吐蕃直接就没了。 王远现在所做的,不过是将这个过程加快了而已。 “原来如此!” 李世民心中大定,顿时有了十足的把握。 此法,绝对可行! 王公子真的太神了! “王公子,如果你此计真得凑效,吐蕃因此灭亡,那已经有两个国家被你的计谋逼上绝路。” “如此大功,如果陛下知晓后,肯定会大大封赏你,没准一高兴,还会让王公子你一举成为大唐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公。” “王公子,你真的对这些赏赐都毫不在意吗?” 李世民压下心头的激动,突然开口,目光很是期待地看向了王远。 只要王远肯点头,他就立刻摊明身份。 然而王远并没有让他失望,略微撇了他一眼,就满不在乎地摇了摇头。 “没意思,说这些真的没有任何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