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朝议 (第1/2页)
几日后,待一切都处理完毕。 东厂提督魏忠贤和锦衣卫指挥使刘侨,拿着查抄的账单给朱由校汇报着。 别的朱由校不太关心,但是当听到一共抄家得白银三十万两的时候,眼睛亮了。 朱由校从魏忠贤手里拿起账单仔细看了起来,不住的吸着凉气。 没办法,太酸了,全世界好像只有自己这个做皇帝的穷,一个个都富得流油。 别的不说,一个兵部侍郎,在家里竟然抄出近十万两白银。还有在万历时期一直不太起眼的太监崔文升,想不到竟然从家里抄出了不下五万两白银。 剩下的一些小虾米,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十五万两。 恋恋不舍的把目光从那些数字上移开,说道。 “这些银子拿出二十万两,让锦衣卫亲自押送,给熊廷弼送去。这个案子耽搁了这么久,恐怕他也快压不住下边闹响的士兵了吧。” 朱由校手指敲打着桌面,思考着。 “剩下的十万两......对了,派去淮北的人不是传回来说,朝廷救济的钱粮仍然不够吗?再从朕的内帑里出十万两,共计二十万两救灾吧。” 刚刚到手的钱,还没有在兜里装热乎就又分出去了。朱由校着实有些心疼,于是,不忘提醒道。 “东厂的人亲自押送过去,到了淮北之后和之前派过去的人接一下头。看看都有谁在救灾的粮钱上上下其手,直接抄家押送进京。” 这是吃到抄家得利益了。虽然现今人人都贪的局面下,贪污是杀不绝的。但是,在适当的点上,小范围杀杀猪还真香。 朱由校一边思考着,一条条命令传达了下去。魏忠贤赶忙一遍遍牢记在心里。 思考了一会后,没有再补充的了,说道。 “现在先准备着。明天召开大朝会,朕会亲自下命令,然后就直接出发吧。” “是。”魏忠贤和锦衣卫指挥使刘侨赶忙应答。 魏忠贤和刘侨都是人精,对于朱由校的安排自然也心知肚明。 锦衣卫负责押送运往辽东的银子,东厂负责押送运往淮北的银子。同样数目的银钱,万一出了问题谁也别想推卸责任。 对方就是最的的对比。 东厂和锦衣卫一直不对付,这一次朱由校给了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竞争。谁把事办的好,有奖励,谁把事办砸了,挨板子。 距离上一次上早朝,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 就在六部九卿都一致认为,这位新登基的天启皇帝,和他的祖辈们一样,也是一个不喜欢上朝的主的时候,从宫里传出了消息。 明日早朝。 这一下众人有些摸不到这位新皇帝的脉络了。 第二日卯时。 朱由校在众人行礼参拜过后,坐在了龙椅上。开始了天启朝的第二次早朝。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之后。 御史中,一个楚党一派的官员,在首辅方从哲的示意下,率先站出来,干咳一声说道。 “陛下,由此次贪污案可见,朝廷各部堂虽清廉,然地方之小吏却总能歪曲朝廷之善政,借机搜刮民脂民膏。” 各部堂清廉?朱由校打眼扫了一圈六部的各尚书。全都脸不红心不跳的,看不出任何异样的表情。不由暗骂,这脸皮是真厚。 那位御史继续说着。 “臣请朝廷能对其多加善意引导,从而明至理,造富一方百姓。” 朱由校在龙椅上看了看方从哲,不由的有些赞赏。于是故意问道。 “不知爱卿可有何良策?朝廷该如何引导向善?” 那位御史脱口而出,朗声道。 “新建社学,供小吏读圣贤书,明至理。”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读书人对创办学校,发展儒家教育还是非常热衷的。 朝堂上不论那个党派全都点头称赞,大呼有理。 看着时机差不多了,朱由校又看向刘一璟。 “刘阁老觉得怎么样?” 听到皇上说话,朝堂顿时安静了下来。纷纷看向刘一璟,不知他会有什么高见。 刘一璟从假寐的状态中醒过来,知道该自己表态的时候了,干咳一声,说道。 “陛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只是单纯的劝学,恐难有成效。臣认为,成绩优异者可转职官职,由朝廷发放俸禄,此举则大善。” 刘一璟刚说完,有心思敏锐者便察觉出了不妙。正想出言反驳,却听到朱由校说道。 “好!刘阁老不愧为先帝留给朕的股肱之臣,此乃老成谋国之举。” “陛下,不可。” 礼部尚书孙慎行当即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此举会乱了纲法,若是平常小吏读了书便可转职为官,那会让天下十年寒窗苦读科举之士而寒了心的!” 听到孙慎行所说的话后,朝堂上众多官员都纷纷站了出来,陈述道理,表示反对。 朱由校故作沉思状。 方从哲看了看朱由校的模样,知道该自己表态了,说道。 “陛下,臣亦以为此举大善。地方小吏因无晋升之机,故欺压盘剥百姓之举屡禁不止。若向其敞开为官之门,则吏治清明,百姓安业,大明兴盛。” 听到代表东林和浙,楚,齐三党的两个最高领袖都表示了同意,其中一些心怀报国热血,心系底层百姓的官员出现了动摇。 渐渐的一些表示赞同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 但是,坚持反对的仍然不少。 随即,在朝堂上开始争吵了起来。 赞同一方的观点正如方从哲所说的那样,反对一方的观点却是站在天下科举士子的立场。 从两方争吵的理论来看。便可以很容易看出那些人是实干派,心系百姓;那些自私自利,只顾自己阶级的利益。 从朝堂上争吵的声音可以看出来,很显然,心系百姓的官员还是少数的。 朱由校又看了看一直没有说话,保持中立的那些人。这些人是首辅方从哲和次辅刘一璟的坚定追随者。 但即便如此,在这样的时刻也只是保持了沉默。 实在让人有些寒心。 基本已经看清楚了朝堂这些官员的真实面目后,朱由校转头对着下方的王朝辅说道。 “把赞同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