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黑鱼 (第1/2页)
一连几日,黄昏时分,陆安平总在船头遇到吴肃。 大概是旅途孤寂,又或是年迈多感,这位前兵部职方司主事话渐渐多,读书人科考、折冲府兵制、西域百国局势,甚至是僧道仪式——比如大兴善寺的开坛灌顶、玉清宫祈福仪轨、甚至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罗天大醮。 陆安平自然乐于倾听,吴肃读书人出身、又在兵部任职,几十年宦海浮沉下来,随意听听,也觉得获益匪浅。 就这么的,客船不紧不慢,终于到了君山附近。 君山在洞庭湖中,算是一方岛屿,其上有些峰峦,远远望去蓊蓊郁郁的一片,仿佛一只碧螺漂浮在湖中。 听船家说,那柑橘就是产自此岛。 正值清晨,湖上的薄雾还没散去,陆安平饶有兴致地看着,觉得船头沉寂,正准备找个由头请吴先生过来时,忽然嗅到一丝香风,瞬间心潮澎湃起来。 他回过头,只见吴英男换了件淡紫色衣裙,发髻也新盘过,却还是一样的碧玉簪,正伫立在晨雾中,显得落落大方。 “吴姑娘!”陆安平嗖得站直身躯,只觉气血奔涌。 “多谢陆公子赠的柑橘!” 吴英男语气平缓,眉心红痣透着英气,只是顾盼之间,隐约透着几分疲惫。 陆安平心念一动,微抬的手旋即放下:“举手之劳而已,船上辛苦,不忍吴先生煎熬!” 吴英男走近了些,行了一礼,道:“我爹爹年纪大了,话又有些多,这几日多亏你陪着聊天解闷——唔,实在感激不尽!” “不必多礼!” 香风扑面,陆安平不敢直视眼前姑娘,只觉心扑通直跳,想说些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得柔声道:“吴姑娘!” “陆公子!”吴英男面颊泛起一丝红晕,显然有些难为情。 “你先说!” “还是陆公子先说吧!” 陆安平挠了挠头,道:“前几天经过黄鹄山,吴先生又说了许多长安城的僧道,姑娘可曾......可曾有过机缘?” 他先前看出吴英男炉鼎适合修行,资质不比自家差,情急之下,竟下意识问出。 只是说完后,又心下后悔,暗骂无趣。 吴英男努了努嘴,笑道:“这机缘,便是修行的机缘吧!” “先前在长安城中,也曾祭过几次大兴善寺、玉清宫、正一观这些,那里蔚然成风,甚至还有拜火教的司祭、桑耶寺的白袍僧......” 她声音清缓,听起来很悦耳:“记得在大兴善寺时,曾有僧人拦下,说我生具慧根,若是修行佛法,必然能有大的成就.....” “神棍!” 陆安平想起那位衣衫褴褛、手持钵盂的道生和尚,不禁脱口而出。 “我当时也这般想法,一个弱女子,难道要做庙中的比丘尼不成?” 吴英男衣袖略掩嘴唇,扑哧笑了声,仿佛一朵盛开的杏花。 “后来呢?” “便没有然后了,我爹再不让我进大兴善寺,可见他也是叶公好龙......平日一脸严肃,也偶尔参加些灌顶、祈福法会,真要自家女儿拜入,便不舍了!” 船下水波阵阵,船上则是银铃般的笑声,陆安平沐浴在香风中,只觉心旷神怡。 “陆公子为何问我,自家懂得修行?”吴英男收起笑意,两眼凝视着他,问道。 “我——” 陆安平挠挠头,不自觉慌乱起来,“算是,小时候身体不好,曾遇到位道人,传了符箓的法门。” “唔,那倒是难得!” 吴英男轻应了声,接着道:“大乾崇道,读书人懂些符箓也不罕见......长安正一观主陈少微,不知多少人愿意做他的记名弟子!” “还有大学士李严生魂出窍、长安城传得风风雨雨;更不用说玉清宫、还有西苑了!” 果然是长安城...... 陆安平叹了声,却见吴英男侧过身,两眼不知是在看水波,还是那方宛若青螺的君山岛。 “其实细说起来,我家与修行宫观有些渊源......” 吴英男声音低缓,似乎有些心事,“清江郡有座应龙宫,崇奉行云布雨的龙神,在江南一带有些影响,先母曾说外祖父在应龙宫修行过,后来才举家搬到沅郡......” “应龙宫!” 陆安平咂摸着,总觉得好像在哪听过。 “是了!乔大叔说过,《八威召龙篆》便是应龙宫所传,这样的话,也是一处显赫的传承!” 他心中一惊,没想到吴姑娘竟与方外道派有些联系,难怪身居根骨,可惜并未修行。 晨风轻拂,吴英男眼眶中竟起了一丝泪痕,陆安平看得心软,旋即意识到她话中的悲伤,关切道:“吴姑娘,你......节哀!” 他说着,自己也有些触动。 吴英男鼻尖轻耸,跟着转过头:“没什么,只是想到了些往事......这君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