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 等待手套的首秀 (第2/3页)
着铃声敲动,两队球员整齐地列队于赛场外的通道里。雄壮的《公平竞赛曲》奏响,我们在三名身着制服的裁判的带领下从体育场中央的通道走出来。我走在第二位,身前就是队长邝灏学长。听着令人激动的鼓点,记忆里的小学比赛仿佛成了小孩子间的打打闹闹。那些站在万人瞩目的足球场上拼杀的职业球员是不可企及的高峰,但此时此刻,我们听的是和他们一样的,会在每场比赛前奏响的乐曲。在绿茵场上列好队,所有人一一握手,在仪式中我发现面带微笑的对手和我们同样兴奋,作为孩子对比赛的那种单纯的兴奋。 握手接受后是场边合影,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要是他在我身边就好了,我们一定互相搭着肩站在一起。 大家走到中圈,望见邝灏和对方队长以及三名裁判选边,一枚硬币被抛起与揭开,两位队长不经意地猜测正反会决定比赛开始时的场地和球权归属。这与比赛的过程与结果近乎毫不相关,但又决定了比赛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 选边结束,队长把队员们带到了属于我们的半场,大家围成了一个圈。这是赛前的最后一次训话。 “去年我们在家门口输给了理附,但都翻篇了!打败他们!我喊‘一中’,你们喊三声‘加油’!” 我们一起喊了,没想到八个人喊出来的话能这么响亮,我几乎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了。 或许是我太小声了? 我往球门走去。低头一看米乐给我送来的手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这句诗仍稳稳当当地出现在它应该出现的地方。 平时我很容易走神或发呆,但在球场上,我会心无旁骛的。即便开赛前我还呆呆地看着诗句。我在想着他。 你好好看着吧。 主裁判吹哨了,我张开双臂。 在短暂的互相试探之后,对方的一次快速进攻推进到了禁区边缘。我已经准备好应对他们的射门了,但一对一盯防对方前锋的赫明明在防守中绊倒了对手,哨响,禁区弧顶的一个任意球,适合直接射门的那种。[1] “学弟,排人墙!”袁逸空对我喊道。 我一言不发,仅仅用手指划动来示意几个防守球员的站位。 “你要说话!”学长又喊我了。 “互相提醒提醒!该跳要跳!”王教练在场边指挥。 我还是闷着声一言不发,对回头看我的袁逸空比了个大拇指,他无奈地摇摇头。说不定想给我比个中指。 对方的16号和14号球员站到了球前,只等裁判一声哨响。我看到他们插着腰,仿佛在沉思。 裁判用哨子示意可以开球,14号假跑绕过球,后面的16号弯弓搭箭,起脚射门。人墙起跳了,皮球几乎是擦着头发越过了我们的壁垒。我往右稍稍移了一步,跃向判断好的位置。在皮球坠向大门的一刻,我稳稳地把它摘了下来。看台上爆发出一阵叫好声。我听到了但没有在意,而是迅速起身,把目光投向前场。 在不在?有没有自己人? 我看到一个白色的身影正从左边向前狂奔,来不及多想,我冲到禁区边缘,几乎是推开了挡在我面前的人,没管他是自己人还是对手。我有了一个开球的空间,于是用抽的方式,把摘下来的球踢了出去。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什么,开始往球场的另一端散去。 我觉得力度用得正好! 在那个白色的影子即将越过对方的最后一位防守球员前,我开出了这个球,他轻轻停下了这个从身后与空中落下的球,旋即将它拨到身前。对方后卫想把球踢开,可他往前趟了一步,过掉了横冲而来的防守人,面前只剩下一片开阔的草原了。他从左边路切入禁区,我看到踢前锋的王晓亮和踢右路的许祥,这两位学长正在拼命地往禁区冲,只要他们再快一点,接到左路的传球,就会有很好的射门机会。 “倒三角!倒三角!”袁逸空远远地喊着带球的队友。[2] 他没有传球,在进入禁区后,直接对着近门柱来了一脚射门。 我看到球像炮弹一样飞入球网的左上方,被强大的冲击力带起来的球门在风中摆动如浪花。理附的守门员毫无反应,被定格在了原地。 所有队友都欢呼起来,进球的球员一路奔跑,和他们一一击掌,最后在看台前停下来,挺直腰杆朝观众们敬了一个礼。或许是军训结束还没太久的缘故,他这个礼敬得极为标准。 “江元一中进球,进球队员是,23号……”主场的MC在播报进球信息了。 23号…… “哥哥,我们俩虽然在球场上隔得很远,但是如果有机会发动快速反击的话,是可以完成连线的呀。当然你不要为了找我而乱开球,没有机会就把球给后卫慢慢推进。一旦有机会,你就大脚往前送,我一定能追到的!” 我们练习过很多次守门员找边锋的快速反击,弦弦还起了个名字,叫BC连线,因为Bow和Correa,我们的球衣印号。之前我想叫233连线的,那时我还是3号,他还是23号。 但正式比赛中我们俩没有成功过。直到今天,3号找到了23号,虽然我绿色的门将球衣上印的是33号,而23号的名字后面写的是Poet,意思好像是……诗人? “23号,穆淡!场上比分,1:0!” 穆淡敬完礼便走回自己的位置了,他远远地朝我比了个大拇指。我忘了回应他。 “这个反击太漂亮了。”袁逸空回头朝我笑了笑,像只熊猫,“传得真好,世界级。” “他为什么要去看台敬礼呢?”半场的时候我问他。 “你不知道吗?周老师是穆淡的mama,他的庆祝动作肯定是送给她的。”袁逸空一副法国人不认识拿破仑的表情,“你不是在文学社呆过吗?你想呀,肯定是周老师才会给小孩起个诗人的名字。” 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