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与轻骑兵_17 生命万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 生命万岁 (第2/3页)

抵达的地方何其之远呢?不同风格的乐曲都可以在他的指尖与嗓子里流出,这太神奇了,让我想到浩瀚的银河与宇宙,那种丰富而不枯竭的光与遥远。他似乎能吸纳一切、包容一切,又似乎只是我眼前弹奏吉他的那个小男孩。生命真是奇妙的东西。

    “不不不,别别别,这句话删掉,删掉。”他弹着唱着,毫无预兆地停了下来,顺带叫停了一旁的徐牧。而我们都还没来得及从乐声里抽身而出。

    “该死,我忘跟你说了,不唱这句。”他跟徐牧解释,徐牧这次没怼他,反而是很理解地说确实不合适。

    “我重来啊,对不起了大家。”他朝我们鞠了一躬,重新弹奏起来。重复了一小段我们听到的旋律,没有唱,直到接上了刚刚断裂的部分。

    …HearmywordsthatImightteachyou,

    TakemyarmsthatImightreachyou.“

    Butmywordslikesilentraindropsfell,

    Andechoed

    Inthewellsofsilence

    Andthepeoplebowedandprayed

    Totheneongodtheymade.

    Andthesignflasheditswarning,

    Inthewordsthatitwasforming.

    Andthesignssaid,“Thewordsoftheprophetsarewrittenonthesubwaywalls

    Andtenementhalls.”

    Andwhisperedinthesoundsofsilence.

    唱得依然很不错,但一旦断掉,总有点难回到之前的状态了。大家在鼓掌,唯一不用也不能鼓掌的我掏出手机搜了搜歌词,找到了那句被删掉的话。是个绝妙的比喻,也的确不适合出现在病房里。但强行砍掉的话,整首歌似乎就不完整了。要是学学单独唱给我听,我决不会允许他砍掉的。

    学学挺不好意思的,说演砸了。一旁的老人开了口,说唱得很好,虽然听不懂英语。受了夸奖,学学走到老人跟前,礼貌地问他有没有想听的歌。老人笑笑,说有,但你可能不会弹。没事儿,您想听什么我就弹什么,大不了现学嘛,有这个自信的,他说。于是老人说,想听革命歌曲,都是老歌了,你能弹吗?

    学学歪过脑子略略想了想,换只手打了个响指,能,包在我身上。他拉了把椅子,坐到了离老人比较近的地方。大家好奇地望向他,仿佛都是考察他的老师。

    “我会得不多,这首是最熟悉的。好啦,请听《游击队之歌》,作者是……”他一下没想起来,焦急地朝他老爸投去了一个求助的眼神。[2]

    “贺绿汀。”黄老师回答。

    老人的眼睛好像闪了闪,在床上赞许地点点头,我们几个小孩也期待地等着。

    学学稳稳地坐在椅子上,把左手移到了琴弦的中间,右手放到了下端。随着指端淘气地上下跳动,轻快的曲调跃然于小小的病房里。他没有唱,也不需要唱,我们对歌词了如指掌,活泼机智的英雄形象仅通过颤动的琴弦便能穿越几十年的历史再度浮现,任何语言都成了赘余。老人有意识地攥紧了拳头,尽量有节奏地在空中微微晃动,像在指挥,又像在打节拍。最神奇的是,演奏到“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时,学学竟然用吉他弹出了鼓声,就是军队列队前进时会敲响的那种军鼓声,井然有序,清脆悦耳。即使我睁大眼睛看,房间里还是只有一个男孩和一把吉他。学学简直是个弹吉他的魔术师。难道他的吉他里真的有灵魂?还是他能在冥冥中与灵魂沟通,进而得到另一个世界的帮助?

    曲子走到尾声之时,学学再次敲响了不存在的军鼓,以这种勇敢而齐整的方式结束了精彩的表演。

    我可太佩服他了,房间里的掌声传达了和我相同的意见。老人抬起拳头来在眼角擦了擦,说现在的小孩子真是了不起。学学很谦虚地对他鞠了一躬,我忙问他是怎么弹出军鼓声的,太帅了吧。他一笑,很简单,这是绞弦,吉他的鼓法,没什么特别的。一把吉他就是一支乐队呢。话才出口,他看了眼徐牧,吐吐舌头说开玩笑的,没有徐牧和穆淡,乐队就不是乐队了。徐牧假装生气地往他脑袋上捶了一拳,在耳边轻轻地说,去问问那个小jiejie吧。

    不用你说我也会去的,他嘀咕着。

    jiejie没有什么特别想听的,于是学学说,刚刚弹了一首中国的游击队歌,现在再听一首外国的吧。请听意大利游击队歌曲,Bellaciao,《啊朋友再见》。这次他同样没有唱歌词,而是边弹奏边吹口哨。我听过这首作为电影插曲的歌,它连绵委婉,沉重与不舍之余又不失慨然赴死的英雄气概。学学灵动的口哨为乐曲增加了些许轻盈的气息,看似满不在乎的洒脱之中饱含了眷念的深情,仿佛他弹奏完之后就真要毅然决然地背上比吉他还长的步枪,随游击队一同远去,消失在晨雾弥漫的桥上。[3]

    给学学一把吉他,他前一秒是迷茫的青年,下一刻就是坚定的战士,之后又可能是远行的游子,落入爱河的少年,忧心忡忡的父母,临终祷告的罪人,甚至是山间的一缕风,小溪的清澈流动,大海叹息的静默,太古皱纹的深沉。世界的广远流淌在几根琴弦之上,正源源不断地从他演奏的灵魂之中漫出。

    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都说啊多么美丽的花。

    他只唱了这一句。弹奏结束后,他用右手抹了抹自己的下巴,又狠狠咬了咬嘴唇,在掌声中偷偷亲了下吉他的边缘。没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或许是想起送这把吉他给他的人了?也许这句词是献给她的?我不必去问,也不用去猜,在这里静静地回响那些一起听过的歌,一同谈过的话,这就足够了。

    “学学,还有大家……”一个不那么熟悉但也不够陌生的声音在我背后响起了,大家纷纷回过头去,看到黎彬依靠着门框探出头来。

    “彬哥。”学学见到他的时候有些失神,手紧紧地握着吉他。

    “你弹得真好。jiejie把吉他送给你真是太对了。”他又习惯性地搓起手指来,很谨慎地问我们可不可以让他进来。当然不会有人反对了。他进门后和每个人都打了招呼,最先是跟老人家还有黄老师打的。学学把吉他交给了爸爸,走到他身旁。

    “好久不见了,彬哥。该死,我挺想你的,虽然你不理我们以后我一直生你的气。”他们俩牢牢地抱在了一起。

    “我也很想你,对不起,我不敢见你们。”

    “黎彬吗,你长高了呀,今天是来看穆淡的吗?”黄老师拍了拍他。

    “啊,黄老师,我,我是来看穆淡的,也是来看柯柯的。”面对有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长辈,黎彬有点局促。

    “我没事,你多和穆淡聊聊吧,昨天你们都没怎么聊。”我往后退了几步,给黎彬让出一条路。可他没有走到床那边,而是溜到了门外。正疑惑间,我看到他牵着一位老人进来了。银发飘飘,穿着黑色的外套和裤子,一双灰色的旧运动鞋,苦皱的手里拿着一个沉甸甸的果篮。

    这是他的mama呀。

    她慢慢走到了我的面前,步履凝重而艰难。黎彬拉着她的手,仿佛他才是大人,牵着的是蹒跚学步的儿童。我再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