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寻仙记_第9章.齐长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章.齐长城 (第1/1页)

    午休时刻。

    睡一小会儿,养精蓄锐。

    马车轱辘吱吱响,徐长生蜷在车厢一侧假寐。睡不着,权当闭目养神了。

    自我感觉,内视,找找看,不知道那根道韵金丝藏哪里了?

    记的当时,金丝是抓在手里的,后来感觉金光一闪,瞬间融入体内。

    金丝的出现,是正午时刻。

    王禅道祖盘腿坐在青石台上,宣讲修仙大道理,天气地气灵气云集,也就吸引了这团道韵,自然而然前来围观。

    道韵,道一气质也。

    道韵,自然存在,蕴藏天地规则,循环道理。

    道韵如花,开出证道之果。

    道韵如鱼,浮游动静若水。

    悟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捕捉道韵,只在一瞬间。

    徐长生能够机缘巧合捕捉到这一灵机,实乃福气也。

    现在,徐长生感觉到,道韵悬浮在中丹田。

    道韵,原本无形,如今化做气质金丝,绕成球形线团状,悬浮于徐长生胸口中丹田,静止不动。

    徐长生没敢打扰道韵,让它先适应一下体内新环境。

    就像海洋牧场,沉船和水泥块等物件,总会吸引鱼群集聚,安家落户,形成新的渔场一样。

    徐长生的身体成了道韵的暂居地,中丹田,养之。

    温养玉石,蕴育灵气。

    丹田道韵,启迪智慧。

    慢慢来,不着急。

    徐长生决定不睡了,起来看风景。

    掀开车厢窗帘,远远的望见山脊之上,有一道长长的城墙,蜿蜒盘旋,伸向远方。

    齐长城。

    齐国的山石长城,有千里之余。就地取石材,依山岭地势而建,连接东山半岛南北两侧海域,此地利之大优势也。

    后有《战国策》记,楚、燕、韩、赵、魏五国伐秦,无功而返。再转攻齐,也不成。

    齐国的长城,拦住了五国的进攻,是发挥了相当大的防御作用的。

    道理通了,徐长生心里明镜似的,在和师尊王禅聊天时,他已经放开心结,心里有数,言语之意,已经不需回避外人。

    “师尊,那就是齐国的长城吧?”

    在古代,平民百姓一辈子劳作,以农为本,除了兵战徭役,很少出远门。

    徐长生还是根据前世印象,知道有齐国长城遗迹的存在。

    “嗯,是的。它守护齐国西侧边关。前面一段长城,是与楚对峙之界关。”

    原来的齐国与鲁国的交界之地,如今成了齐楚边境,鲁国已被楚国攻破了。

    “师尊,齐长城有何作用?”

    …

    “长城之意义,一为国之界,区分疆域范围。再者,为防御系统。

    田园有篱笆,是为防止野兽糟蹋粮食和蔬菜。

    家园有土墙,是为了防止盗贼偷窃财物,保护家人安全。

    城邑有城池,是保护领地的凭障。

    诸国有长城,是以保家卫国,防御外敌之存在。”

    …

    “师尊,那齐国长城,能阻挡外敌入侵吗?”

    “嗯,城墙的防御功能,在一定时期内,作用还是很大的,但并不是唯一保障。

    一城一池之得失,天时地利人和,不一而论,各具优势。

    且说战国乱战,并不是以阵战兵车为唯一决定胜负的关键,诸多因素,比如外交,纵横捭阖,各有千秋。”

    “乱战?”

    “对,是乱战!

    战国乱战的原因,莫名其妙,不提也罢。

    反正是,你方战罢我登场,你打我,我打他,最后会盟换一个。

    唉,乱战的结果,导致土地荒废,民不聊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以土为本。

    春耕秋收,乃生存之道,国之根本。然而诸国征战天下,伤亡无数,农耕不得劳力,再有天灾人祸,五谷不丰,民不得食。苦也。”

    “它们为何而战啊?”

    “争名夺利,也是为了争取土地资源。”

    “如何止战?”

    “春秋战国,由乱而治,天下归一。吾之愿,寻一时机也。”

    “师尊尽心尽力,定当如愿也!”

    “善!言之有理,大吉大利!”

    “嘿嘿,师尊,徒儿更喜一个字!”

    王禅问道:“嗯?你最喜欢哪一个字,说来听听?”

    “赏!”

    “啊?哈哈哈……赏?好!那,我赏你一件什么宝贝好啊?”

    徐长生挠挠头,笑着回答:

    “最好的防御系统。”

    “既是防御系统,何为最好?”

    “我认为,能攻、能守、能溜,才是最好的防御系统。”

    “你之所言,最好防御系统,能攻,能守,能溜,犹如矛盾之论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之何?”

    “呃?”徐长生一脸茫然。

    王禅解释道:“对战之势,排兵布阵,战车冲锋为攻击之利。

    墨守城规,虽云车投石,不能破解,是为守护之责。

    桃之夭夭,逃之夭夭,进退自如,方为首选。”

    徐长生问:“难道无解?”

    “无界则无解。”

    “飞鸟能够飞越高山。

    渡船可以越过河流。

    心无界,道一一。

    大道朝天,天堑变通途。”

    徐长生被绕糊涂了,疑问:“师尊,这么说来,城墙与篱笆,其实是无用的吗?”

    王禅摇头,强调说:“不,有用。城墙与篱笆,有必要,必需要。因为它们是规距,是象征,是存在。

    画地为牢,防君子不防小人也。

    瓢为水之界,水是陆尽头。

    纵横天下,捭阖之道,一为智,二为能。你要好自为之。”

    徐长生最后一问:“知道了,师尊。我欲修心界魂关,如何是好?”

    心无界,并不是不设防。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修仙道途,神鬼莫测,徐长生一步到位,欲建心防大关,守护本心。

    王禅说道:“人心隔肚皮,天地最难关,鬼门关是也,天堑深渊不及。曲径通幽处,横刀斩立诀。抽刀断弱水,雄关鬼见愁!”

    “感谢师尊赐教道理!”

    于是,徐长生开始闭目养神,认真消化王禅所传授秘诀,筹备修建道心界魂关。

    急不得,还是得靠增强心魂灵力来完成。

    这时,在外面,疾风赶车,已经到了崮峪关。

    崮峪关,座落在两山岭之间的山谷里,依山势而建,两侧多山石垒墙,城门是用青砖建设,箭楼、瓮城、门闸齐全,雄伟坚固。

    前面的商旅车队,看来是大户商家,竟有五十多辆马车货物,排队出关,如今正被守卫城关的将士拦住,仔细检查验证。

    疾风的马车,是曲府学院的产业,有凭有据。

    齐国尊礼,对于曲府学子则是免收通关费用的,所以,疾风驱使的马车,来回都是直接通过。

    城门口的士卒听到马车上的铃声,知道是曲府马车,搬开路阻,准备放行。

    “喂,等一下!”

    …

    …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