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八章 摄津大战(二) (第1/2页)
倭人的疯狂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选择性的。 没有一支倭军敢去触动西边的猛虎。 醍醐发起号召的时候,西边却罕见的没人敢响应。 尽管如此,刘知俊依旧带着大军,狠狠收拾了境内的倭人一番。 这也导致天策右军没有及时支援平安京。 任谁也想不到局势的变化如此之快,平安京才扛了两天就被攻下,接着便是王审知退往摄津。 从而爆发摄津大战。 十几万的倭人狠狠咬住三万余福建军。 王审知错误的估计了倭人的疯狂,导致形势急转直下,被倭人逼入绝境。 此时,李晔的诏令才刚刚到达徐州。 徐温的徐州镇军正在云集当中。 刘知俊手上只有一万四千余众,各地的戍守,分去了一部分兵力。 面对十几万的倭人,刘知俊没有丝毫犹豫。 王审知若败走,倭人声势将大震,到时候携大胜之势,整军备武,倭国将陷入长期的征伐当中。 唐军耗不起。 身为大将军,自然要为大唐的利益考虑。 一万四千众,面对十几万的倭人。 刘知俊抚掌大笑:“倭人聚二十万之众,投之以死地,此乃兵家之大忌!摄津北西为山,南东为海,入之易,出之难,形如锅底,我军可一锅烩之!” 这也是王审知被倭人所困的原因。 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倭人陷入被动之中。 至于倭人战力,唐军人人了如指掌,无非凭借声势而已。 天策右军出国征战,李晔当然不会亏待他们,最好的盔甲,最好的武器,最好的食物供应。 而他们也是如今大唐最精锐的军队之一。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今日正是报效大唐、报效陛下之时!”刘知俊提起重剑,披风在北风中烈烈作响。 一抹若有若无的血色在唐军将士眼底升起。 有英雄之将,必有英雄之士卒。 有英雄之国,必有英雄之民! 号角声响起,杀声震动天地。 刘知俊引千余老卒,披甲抡剑,走在最前。 他们没有跑,没有冲,只是走。 不快不慢,为了将所有的力气都留到接下来的杀戮当中。 仿佛是踩着夕阳在行走。 而这种行走,也带来了莫可匹敌的霸气。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猛虎下山,自有风云相从。 在这排山倒海的杀气面前,倭人顿时慌了手脚。 “杀生王、杀生王……” 到处都是倭人惊恐的呼喊,惶惶如末日降临。 刘知俊于此时进击,乘天地之威而来,还未接战,倭人肝胆已裂。 甫一交兵,如汤泼雪,倭人抱头鼠窜。 源经基身边的几个武士头领大怒,引几千杂兵与青壮前去拦截。 大多数时候,疯狗总是分不清形势。 也许他们很疯狂,但在绝对的实力与真正的勇武面前,疯狂只是在自欺欺人。 但春药失效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无穷无尽的疲软与绝望。 绝望! 倭刀撞在唐刀上,断成两截。 倭人的竹甲碰上唐军的冷锻甲,四分五裂。 这个时代是属于大唐的。 而大唐将士从来不缺武勇,更不缺猛将,缺的只是高瞻远瞩的领路人。 这根本不是同一个维度的对手。 连身高、体力都有巨大的差距。 往往两三个倭人武士还不敌一个唐军武贲。 就是寻常唐军士卒也能轻易斩杀武士。 天策右军不愧是大唐帝国之利剑。 从接战开始,便摧枯拉朽,锋芒之下,倭人尸骨无存。 战场形势一面倒。 恐怖的号角声如影随形。 海面上,王审知几乎看得呆住了,最终喃喃自语:“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