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张 惊人的发现(下) (第2/2页)
测: “你是说那道光门? 在我们之前就曾经有人通过光门来到了这个世界?” 戴朝宏不太确定的摇摇头: “这就真不好说了,只能说有这种可能性。 毕竟那道春联看起来年份不短...就算那位穿越者也是通过光门来的异世界,那也应该是在咱们之前很久的事情了。 可惜木屋的位置太过偏僻,于排长没机会取下一些木屑样本带回来做年代追溯分析。” 林立双手环抱,捋了捋思路,很快想到了另一个关键点。 他转头对马宁问道: “马教授,您是文史类的专家,那您知道这句春联最早是出自什么朝代吗?” 马宁果然不负金陵博物馆名誉顾问的牌头,没怎么犹豫便当即答道: “岁岁风调雨顺,年年物阜民康,这句春联的关键在于后半句,也就是物阜民康。 ‘物阜民康’这个词最早的出处是《后汉书·刘陶传》中的【果是山明水秀,物阜民康】这句话。 《后汉书》是前四史之一,由华夏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注意,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而非南宋。 这本书的创作年代在公元432年-445年之间,欧洲那边大约处于罗马帝国后期。” 林立若有所思的摸了摸胡子: “也就是说,如果那位华夏穿越者最早来到异世界的时间,不会晚于南朝宋时期?” 出乎意料的是,马宁摇了摇头: “老林,你不是文史专业的,所以你对文字的敏感性可能没那么高。 那副对联......写的可是简体字。” 林立瞳孔重重一缩,再次俯身到屏幕前,仔细的将对联又看了一遍:“这...这还真是简体字?” 马宁朝面色复杂的呼出一口气: “是啊,简体字。华夏全面推行简体字是从1956年开始的,也就是说那位疑似穿越者,很可能来自1956年之后......” “等等。” 林立忽然出声打断了他: “马教授,我记得新华夏成立之前,民间就已经有简体字存在了吧? 例如清末、民国时期?我记得有些报刊用的就是简体字吧?” 马宁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他伸手点了点春联上的一个字: 【调】。 林立:“?” 马宁拿起一张纸片,在上面写了一个‘讠’,而后用笔头绕着讠画了个圈,解释道: “林队,你注意到调字左边的这个言字旁了吗? 【讠】这个字最早出自《草诀百韵歌》,原文是‘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它在历史上一般都是用作于言字旁的行书写法,而非偏旁部首。 历史上,【讠】真正作为正规楷书偏旁并且成功推广,那是1956年6月汉字简化方案公布后的事了。” 听闻这话。 一时间,林立感觉自己的心窝有些燥热。 只觉得有一股诡异的酥麻感从尾椎处升起,直直窜上头皮。 马宁所说的一句句话,无一不在冲击着他那有些上了年纪的心脏。 过了许久,他才带着些许嘶哑的嗓音开口: “也就是说,那位疑似华夏穿越者,很大可能来自....建国以后?” 马宁点点头,下了最终定论: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存在,那么他或者她,肯定来自1956年以后。” 林立薅了薅本就稀疏的头发,看的出来他的内心相当纠结。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存在,那么他具体是什么时候来到的异世界? 60年代?70年代?还是90年代? 那副对联明显有些年份了,这个人还活着吗? 再往深入一点思考,这位‘穿越者’是用什么方式来到的异世界? 光门,还是其他? 这是一个天大的变数,谁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就在林立沉思之际,一道人影急匆匆的从帐篷外走了进来。 正是前去魔都汇报意见的林子明。 此时林子明的头额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呼吸有些急促,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 “林队,大本营那边通过了咱们的意见,可以通知闫团长他们开始集结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