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九章 农民代表团(下) (第2/2页)
二个时辰二十块华夏币吧,每天的油钱差不多和租价等同。” 本土旋耕机租赁一天的价格差不多是一百二十块钱,邮费自付。 赤县城的物价水平目前在兔子们的控制下,已经稳定在了本土八分之一左右的水平。 购买力折算后再加上一些助农补贴,一台旋耕机一天二十块钱的价格,说实话不算高也不算低。 例如田宝成这种比较早进工厂的人,手里现在已经有七八百块的华夏币现金了。 至于比他更早一批参加过基地搬砖的流民,最勤劳的几位手中现金更是超过了两千块钱。 没错,都是华夏币。 在幸福超市能稳定提供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的情况下,目前华夏币在赤县城中的流通量已经超过了铜钱。 民间一些非官方的场合――例如定制衣服或者赤县城自带菜市里的交易,很多商家也都会支付或者收取华夏币。 又例如这段时间城内生活条件逐渐稳定,成婚的新人数量也骤然增多,许多新人结婚时的彩金随礼也都用上了华夏币。 当然了。 兔子们推广华夏币确实只是为了有个贸易等价物方便管理,经融垄断真的是一点想法都没有――倒不是说兔子们有多正直,而是因为赤县城的盘子太小了。 本土一年的GDP已经站到了一百零一万亿华夏币这个百位线,民生领域规划的都是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的大盘子,毛衣战抛开立场不谈,那也是万亿级的大战场。 而赤县城如今才多少人? 八倍物价折算一下,也就一个八千人级别的小乡镇水准。 这种盘子你说搞经济垄断? 紫琼城那种格局还差不多叻。 视线再回归田间。 在听闻施音报出的两种模式与价格后,代表团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的低语声。 此前兔子们给每位流民承诺的分田量是人均四亩,一户三口之家能有十二亩地――不过由于许多家庭早已支离破碎,实际上每户的平均亩数应该在十亩左右。 在古代背景下,五十亩地就能称之为地主,因此每户十亩地的均值确实相当吸引人。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近万流民报名的原因,又不是人人都和田宝成一样,有机会能提前见识过旋耕机的威力。 此时此刻。 听闻一台旋耕机能耕种三十到五十亩的地,顿时便有一些农民代表开始琢磨起和别人合租一台旋耕机的打算。 毕竟大莫界和本土不一样,一个大莫日168个小时要么白天要么黑夜,合租起来不存在夜间无用耗时的这种说法。 眼见代表团中已然有不少人开始心绪浮动,施音又带众人来到了另一处田间。 此时这处耕田的地面早已被翻松开来,正有另外一台钢铁巨物在上头‘嘟嘟嘟’的开动着。 只见每每随着巨物的移动,便不断有一些种子从其尾部均匀而精准的落入田间。 众人见状又是呼吸一滞。 虽然人力播种的流程比人力松土要简单许多,但依旧也是个费心费力的活儿。 如今这台机械能代替人力播种,省下的又何止是个把时辰的事儿? 看着再次目瞪口呆的大莫界土著,施音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继续介绍道: “大家看到的这台机器叫做覆盖精量播种机,它和旋耕机一样不需要花费灵石,也是隶属于现代化农耕器械集团的一类机械工具。 它的功能很简单,那就是播种。 而除了播种机与旋耕机之外,我们还有收割机、脱粒机一系列的耕种机械,它们被统一称之为耕种模块。 在这些耕种模块的协助下,大家哪怕不怎么熟练,一天耕个七八亩地也是轻轻松松。 等上手完全掌握了,一天耕种三五十亩也是完全能做到的事儿。” 听到这话,代表团中有一位jianian夫举起了手,问道: “妹子,咱们这土地能出多少粮叻?” 施音想了想,回答道: “每亩差不多能出四百斤吧。” 健妇顿时大惊: “四百斤,这咋可能?一亩灵田也才能出两三百斤的米嘞。” 施音闻言神秘一笑,从身边掏出了一个小袋子: “大姐,您听过金坷垃吗?” ..... ..... 注: 前天问的修路的问题,好多大佬说了流程,时间没说多久啊....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