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八章 来历惊人的冰棺!!! (第2/2页)
的时间尺度内,气温的急剧变化一般是可以找到相关记载的蛛丝马迹。 比如宋徽宗政和元年太湖完全上冻,还可以跑马车,对应了两宋之间的一次小冰期,也和不久之后女真崛起灭辽破宋的历史事件可以对应上。 关于明清小冰期的线索则要更多,例如汉水淮河结冰、鄱阳湖结冰等等。 这是属于史实结合的判断方式。 而在地质时间尺度上找冰期和间冰期,用到的就是O-18鉴定法。 化学老师身体健康、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知道。 氧有O-16、O-17和O-18三种天然同位素。 它们都有8个质子,但分别有8、9、10个中子。 其中O-17太少见了,按下不表。 剩下两种里。 O-16数量要远远多于O-18,但在通常状态下它们的比例变化不大。 可大型区域内的气候一旦变化,它们的比例就会不一样了。 O-18比较重,相比于O-16,它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才会蒸发――因为太重了飞不起来,具体情形认识胖子的同学可以把熟人代入,自己是胖子的同学可以低头看看自己圆滚滚的那块腹肌。 在化学上。 这种过程叫做同位素分馏。 因此在两极和非沿海地区,不同时期O-18和O-16的比例是不同的,并且非常明显且稳定。 O-18具体的检测方式是同位素比值质谱仪,也就是很多人又爱又恨的IRMS。 IRMS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把电离后的样本通过离子枪打入一个磁场。 这些带电粒子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偏转,而在其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偏离的量和其本身的质量有关。 因此不同的同位素实现分离,落在磁场另一边的感应器上,产生不同的几股电流信号。 由此能测出O-18在样本中的比例。 一台IRMS的主体和打印机差不多大,所以欧阳东山才会说设备和要求简单。 这次陆朝阳等人携带的IRMS被装到了空间袋内,由于体积不大的缘故,已达筑基期的曹毅没费多少力便将他取了出来。 接着欧阳东山调试了二十来分钟。 然后通上小型储备电源,检测就这样很朴素的开始了。 嗡嗡嗡―― IRMS这玩意儿看上去像打印机,运转起来的声音也像打印机。 所以在国内某大学曾经发生过一件超级超级牛批的saocao作: 一对研究生情侣或许是正值热恋期的缘故吧,总之追求刺激,于是男方买了个嗡嗡嗡的那啥蛋,还是大功率的那种。 某天他还趁着一堆人做实验运行IRMS的时候一起开了起来。 结果没想到两种嗡嗡声不太一样,带项目的教授听着听着就有些纳闷了: 这啥声音啊?是不是哪个设备出问题了? 一台设备好几百万呢,出了事可担不起,于是便提前关了IRMS。 教授关掉设备的时间很突然,男方还在看质谱图呢,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导致那啥蛋又响了几秒钟才关掉,所以教授当场就锁定了女方。 其实这时候女方承认是手机震动说不定还能糊弄过去――虽然实验室一般不让带磁性物品,但非关键性的日常实验还是有不少人破例的。 结果没想到女方太急烧脑了,死活想不到这个借口,又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教授以为她弄坏了什么仪器,就去找值班的工程师要权限看起了监控。 后来的结果想必大家都可以猜到了,直接社死――具体哪个学校就不说了,反正不是科大,是闽省的某学校。 所以说年轻人还是别玩的太花,有时候91上不去,自己倒上通告栏了。 视线再回归山洞内。 IRMS的结果出的很快。 前后不过二十来分钟,一张δ18O――也就是O-18及O-16比例的数据就出炉了。 欧阳东山取过报告,通过D-P图进行了对比 “嗯?-59.9.....这数值有些大了啊.....” 欧阳东山皱着眉头从D-P图上看去,食指刮着滑着,表情忽然就僵住了。 一旁的陆朝阳见状,连忙问道: “欧阳研究员,结果如何?” 欧阳东山抽动了两下眼角,径直将报告朝他递去: “陆教授,您看看吧。” 陆朝阳接过报告,自己查看了起来。 作为一位很典型的众所周同学,陆朝阳对于这类报告还是看得懂的。 因此没过多久,他便对比出了结果。 当看清结果对应的年代时,他的瞳孔瞬间骤缩: “这....这....?” “三十六....万年前?!” .......... 注: DP图参考自.dk/research/strat_dating/annual_layer_count/ice_core_dating/,一个冰川权威研究网站,非杜撰。 请把严谨打在公屏上,这种数据找的太累了,但是我又特别爱较真,假数据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加上这章是通宵的大章,讨点月票吧。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