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四章 古往今来皆炸逼(3800字章节,求订阅!) (第1/2页)
由于冰棺事关重大,甚至可能涉及到异空间的存在。 因此这次除了林立、王蔷等人之外。 包括负责防御符箓研发的华君、武器研发的唐聘、化学研究小组的张慕,曾谷成、李百安以及陆朝阳、潘建伟院士等人都随行来到了现场。 除此以外。 营地方面还有一些新晋专家也亲临或者通过转录设备观看着现场。 这种大佬云集的情况可谓牌面十足,上一次见到还是在上一次。 总而言之。 科研力量拉满,全是最顶尖的那批人就是了。 当众人穿着无菌服抵达现场时,冰棺已经被放到了NBDX实验室靠中心的一处圆台上。 圆台与地面的高度大约十公分,直径五六米的样子。 圆台上能够站立十几号人,并且可以视情况升降正负一米。 等研究结束还可以就地建起一个圆柱形的透明隔断间,算是一个比较全备的地面设施。 进入了NBDX实验室后。 林立先带人来到了主控台前,对王蔷问道: “小王,冰棺扫描过了吗?” 王蔷点点头,从桌拿起一份报告,递给林立: “老师,这份就是扫描结果。 根据我们的检测,这具冰棺重量大约四吨,比莫家密室那具冰棺要重很多。 此外冰棺外部没有检测到任何划痕、放射性元素、指纹以及落石尘埃。 因此我们初步判断它可能具备一定的自洁功能。” 林立顺手接过报告看了几眼,随后表情一肃: “嗯?两具冰棺的长度完全一致?” 王蔷重重点了点头,解释道: “没错,这也是我们认为外部可以收集到的最重要的信息: 两具冰棺的长宽高一模一样——这里的一模一样不但指代大尺度的计量单位,我们还将这个精度精确到了纳米级,最后的数据依旧没有变化。” 林立见状沉思了几秒钟,将报告递到了下一位专家的手中。 待众人先后看完,现场的气氛顿时凝重了不少。 纳米。 也就是10的负9次方米。 一般一根人类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轴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1纳米。 而在工业领域,纳米级的精度是什么概念呢? 这种精度对于一些轴承、潜艇的螺旋桨、洲际导弹上的机械陀螺仪来说勉强不算很难。 在资金足够的情况下,花些成本基本上可以做到。 还有比如薄膜沉积设备的要求。 这种设备基本上都是要在三百毫米直径的晶圆上,平整的沉积出一层几纳米厚的膜。 这层膜呢,最厚的地方和最薄的地方基本上不能差出0.1纳米。 另外一个原子的直径,差不多在0.1纳米这个量级。 但对于冰棺这种体积的物件来说,纳米级别的精度还是比较困难的。 起码如果单靠神念,几乎没可能做到这种地步——不久前指挥部曾经托马宁找到杨正初,让他用神念加工了一个磨具。 最终精确的单位是微米级别,远远不及纳米。 因此很明显。 两具冰棺是一个模板产出的物品,并且来自那个先行文明。 也就是可以排除存在另一个新文明、或者本土机缘巧合出现冰制棺材的可能性。 而这也很符合兔子们不久前对那个先行文明作出的定义: 卡尔达肖夫指数1.8-2.0之间,具备星际航行的能力,疑似同时拥有高度发达的科技与修行手段,也就是真正的科技修仙。 当然了。 这是针对200万年前的先行文明作出的定义,并且很可能根据后续的发现进一步的调整表述。 随后林立想了想,对随行而来的明眸问道: “明眸老师,当初你看到的棺材是这种模样的吗?” 明眸闻言走上前,对着冰棺看了几眼,很快摇摇头: “不太像,那时候我看到的是朱红色的棺材,不是透明的。 并且以行星为对比的话....... 一具棺材的大小,恐怕不会低于咱们的辽宁号渔政船。” 林立微微颔首,随后又环视了周围一圈,说道: “诸位,冰棺的外部信息就这么些,所以大家调整一下精神头儿,咱们现在就开棺吧。” 众多专家自无异议,陆续做好了准备。 过了五分钟。 两台械臂移动到了冰棺上空,cao作台周围也开启了阻隔带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