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定大唐_第二十七章 史思明入奚 安禄山获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史思明入奚 安禄山获罪 (第4/4页)

久以后,喜不自禁的张守珪便将安禄山收为义子,并多次表奏提拔他,仅两年时间安禄山就从一名“偷羊贼”摇身一变成为大唐幽州节度府的左骁卫将军。

    当然,很明显,近年来安禄山也起了骄矜之心,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此次贪功冒进就是最好的证明。

    难道真的要杀掉安禄山吗?

    他当然明白邬知义是什么意思——杀了安禄山,就是借刀除掉有望冲击他平卢兵马使位置的潜在对手,顺便削掉了自己的一条臂膀;如果不杀安禄山,那他这位号称军法严明的张令公就是徇私枉法,邬知义就有权向朝廷直接上表弹劾,或许还想取代自己登上幽州节度使的宝座呢……。

    想到这里,张守珪心中不禁一阵冷笑,表面不动声色,将帅案狠狠一拍,震得案上令旗令箭陡然一跳。

    “安禄山,你可知罪!”

    “大帅,末将冤枉!”安禄山喊道。

    “你好大胆子,还敢喊冤?好,本帅给你个机会,说!”张守珪厉声道。

    “大帅明鉴,末将遵将令于平卢城外设伏,诛杀奚族贼酋琐高等三百人,随后率军掩杀直捣奚人牙帐,本欲营救行军司马王悔,事出突然,不及请命。末将虽不慎中了贼人埋伏,但我军将士身处重围,仍以一当十,奋勇杀贼,更兼折冲校尉史思明斩杀契丹余孽长老一人,我军虽有损伤,亦杀敌甚众,并未玷污大唐军旗啊!”说这番话时,安禄山抬起头来,一双黄褐色大眼盯着帅案后的张守珪,晶莹莹的稍有点湿润,眼中满是委屈的神色。

    “嘿嘿,左骁卫将军何其善辩也!”

    还未等张守珪开口,邬知义便冷笑着揶揄道:“大帅明明只让你伏击琐高,并未传令让你进军,而你贪功冒进,说是营救王司马,实际上呢?敌情未明便孤军深入,若非折冲校尉史思明救你,怕是你此刻也早做了契丹人箭下之鬼了吧?一阵折了五百人马,还敢说自己冤枉吗?”

    张守珪知邬知义说的是实情,但并未接口,转而问史思明道:“史思明,你可有话讲?”

    此时的史思明已经从王悔遇害的悲痛中缓过神来,听张守珪发问,便用他嘶哑干涩的声音回禀:“回大帅,左骁卫将军恐末将人少有失,故引兵同去救王司马,无奈我等赶到时,王司马已经遇害,至于斩杀契丹长老,也是两军混战之中,如无左骁卫将军率大军与敌缠斗,怕也难以做到!”

    他这一番对答模棱两可,自己是副使,本就有救护正使的职责,此番分一些功劳给安禄山,再将唐军被围说成两军混战,显是为他开脱,安禄山是自己儿时旧友,也曾救过自己,自然不能见死不救。

    张守珪冷笑着“哼”了一声,言道:“史思明,你身为副使未能保护正使王悔,本也有罪,但军中士卒为你作证,王司马滞留奚人营地也实属他本人意愿,更兼你有诱杀琐高和诛杀契丹长老之功,故此本帅不治你罪也便罢了,你却还替他人开脱,当本帅不知吗?令你将王司马尸首收敛,送回原籍,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史思明面无表情的回答,行了个军礼,只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安禄山,便转身出帐去了。

    张守珪不满地盯了一眼史思明的背影,又对安禄山喝道:“安禄山,任你百般狡辩,无命进军就是死罪,来人,先打四十军棍,押入待决死牢,本战失利,本帅亲自上表向朝廷请罪,你的生死,就由天子圣断吧!”

    邬知义见张守珪并不直接下令斩杀安禄山,而是上表请天子定夺,一方面显得执法如山,绝无徇私枉法之意,一方面将此战通报朝廷,也显得有担当、有气度,颇得众将之心,如此一来,自己也没有任何理由上表弹劾张守珪了。

    “妈的!这老兵油子,果然狡猾!”邬知义心中暗骂道。

    帐外行刑的兵卒是邬知义的手下,早知顶头上司看这个大胖子的胡人安禄山不惯,下手自然加了十二分的力气,纵使安禄山皮糙rou厚筋骨强健,这货真价实的四十军棍下去,也将他打了个皮开rou绽。

    安禄山只死死咬住一根马鞭,忍受着皮rou上的剧痛,头上豆大的汗珠混着血水和泥污滚落,一声不哼,他心里骂道:“小娘养的邬知义,想看老子笑话,你给我等着!”

    又暗暗怪起“义父”张守珪来:“老娘皮,老子跟你这么久,一天到晚卖命,事到临头却不肯容我!……”背上一阵剧痛传来,他眼前一黑,便晕死了过去。

    幽州的战报和张守珪的请罪表章一起由八百里快马传驿进了东都洛阳。

    张守珪在奏章中阐述了行军司马王悔深入奚人牙帐,希望劝降奚人归顺,但奚人仍对朝廷心存芥蒂,于是一方面将王悔扣留,一方面派琐高等人以和亲为名入平卢刺探军情,折冲校尉史思明有勇有谋,在我军识破奚人jianian计后,将敌军引入伏击圈,因而会同左骁卫将军安禄山等将其斩杀。

    然而安禄山、史思明等心系王悔安危,未得军令便引军深入敌后,故此在土护真河遭遇契丹余孽两万余人围攻,大唐勇士忠勇无惧,与敌鏖战一夜,斩杀契丹长老一名,杀敌数百,夺回已壮烈殉国的王悔尸身,并将杀害他的凶手——原契丹贼酋可突干的余孽乌真正法。

    最后张守珪语气沉痛的请罪,认为自己作为主帅应该对本次战役未能全胜负责,并已经将轻燥冒进导致唐军付出一定伤亡的左骁卫将军安禄山收押,请天子明示是否按军法从事。

    天子李隆基看完了奏疏,略一沉吟,侧头对李林甫问道:“这个立头功的史思明就是朕五凤楼上赐名的那个击鞠手吧?那个安禄山,便是与吐蕃武士争跤的那个胖大胡人“旗手”了吧。”

    李林甫忙道:“陛下圣明,便是那两员胡将了。”

    天子点了点头,轻轻“嗯”了一声,又问宰相张九龄道:“中书令,你看对这安禄山该如何处置?”

    张九龄敛容正色道:“昔穰苴诛庄贾,孙武斩宫嫔,军令若行,不宜免死。”

    得到王悔的死讯之后,他已连续两晚失眠,为国家损失一员文武兼备的年轻官僚而感到心痛,更隐隐感觉道王悔的死似乎跟自己与张守珪之间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天子将手中的奏折轻轻放下,俊朗的脸上露出宽容的微笑,说道:“朕以为,张守珪不忍诛此人,这才将其罪上奏朝廷定夺,此战虽由安禄山轻燥冒进而致兵马略有损伤,然毕竟亦有斩获,胜败乃兵家常事,因小败而诛猛将,恐伤了众人之心啊!”

    张九龄恳切奏道:“陛下,安禄山此败主因是他不得军令而擅自深入,以致中敌埋伏,于法不可不诛啊!且臣观此人外憨厚而内狡诈,恐反复且非久居人下者,不杀必为后患!”

    李隆基面露不悦之色,道:“中书令,我知你心痛王悔阵亡,故迁怒于安禄山。然卿勿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这番话毫不留情,如一把钢刀般直刺张九龄的心窝。

    张九龄听了天子说出“枉害忠良”一词来,竟愣在当场,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天子李隆基又顿了顿,缓声说道:“王悔深入敌巢,为国捐躯,当厚加抚恤,勒石刻碑以纪。安禄山轻燥冒进,然亦念其有军功于前,特赦其死罪。免除一切官职,以白衣从军,戴罪立功。史思明有功,晋右骁卫将军,其余阵亡将士优加抚恤,着幽州节度使整顿军马,速献平贼方略!”

    这番话语速缓慢,但语气异常坚定,不容丝毫的质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