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另嫁_第八章 家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家风 (第3/3页)

雀,只有一个岭南来的官儿给贾家门上送了礼,再想到今天筵席上的这番话,贾赦心中雪亮:

    原来他们贾家早就成了砧板上的鱼rou!可怜他直到今天才知道!

    贾琏就坐在父亲身边,他也是个伶俐人,虽然不够聪明,好歹知道察言观色,因此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席上其他客人的表情有些不对劲,再看看父亲,整个人都傻了:

    “父,父亲?”

    贾琏小声对贾赦道。

    “一会儿我们马上回家,回家之后,我,你跟我一起上本请求出宗。”

    “父,父亲,什么样的事儿,必须要出宗?我们府里还有娘娘呢!”

    “听我的!出宗!要不然,我跟你父子恩断义绝!”

    恩断义绝?!

    晴天霹雳!

    恩断义绝?这,这跟告他不孝有什么区别?他有这么糟吗?父亲要这样对他?

    贾琏都懵了。

    如果不是贾赦死死地按住了他的手腕,他绝对麻溜地滑跪下去。

    “你想不想活?”

    贾赦压低了声音,死死地盯着贾琏。

    贾琏傻傻地点头。

    “那就听我的。”

    贾琏没办法。他对自己的父亲全无敬畏信服,但是他却知道今天贾赦如果有个好歹,他也落不到好,只能点头。

    因为心里存了事儿,贾赦几乎是筵席结束的第一时间就起身告辞,引得众宾客都奇怪地望向他们父子。

    可是贾赦已经顾不得了。

    女宾那边已经先一步展示完嫁妆清单副本和私房清单副本,女宾们正三三两两地凑在一块儿说话,邢夫人得到侍女的通知,虽然意犹未尽却还是立刻起身向慎氏姚氏告辞。

    她向来是不会违逆贾赦的。

    反而是王夫人王熙凤两个都非常不高兴。

    王夫人还想着借杨家的宴会,搭上贵人呢。

    可是贾赦都派人来通知了,邢夫人要走,王夫人也不得不跟着。毕竟,今天贾政没来,王夫人是作为邢夫人的陪客来的,跟王熙凤差不多。

    不提贾赦离开这段插曲,且说杨家这边,贾赦不顾规矩率先走了,自然,跟梁尚书这样的高官们也不可能久坐。

    梁尚书跟杨家告辞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杨侍郎已经长成的四个儿子,尤其是第四子杨琛。

    梁尚书道:“贤侄,老夫有一事不明。那十三万两银子本来就是你的,就是均分,也该有你一份,你为何不要?”

    杨琛答道:“大人见笑了,小侄一点愚见:家母的陪嫁是我应得的,已然不菲,而这笔银钱之于侄儿不过是意外之财。既然小侄已经得家母偌大陪嫁,这些银钱自然应当拿出来分与众兄弟姐妹,亦是同喜。”

    杨琛说这话的时候,梁尚书一直盯着他,见他果然没有一丝勉强,当即颔首:“原来如此。杨侍郎,恭喜。”

    “尚书大人过奖了。”

    六部的官员公务很多,就是有点闲暇也只会为了润笔而特意空出时间——没办法,朝廷给官员的俸禄实在是太过菲薄。

    跟今天这样,梁尚书亲自驾临杨宅,已经是很给颜面了,所以,他起身告辞,杨侍郎亲自携诸子送到门口,宋氏亲手奉上一袋茶果子,目送梁尚书上了轿子,去远了才罢。

    杨尚书带了头,席上的官员也纷纷起身告辞,之后才是亲友、街坊。杨家都有茶果相送。

    等客人们都走了,杨家大少奶奶慎氏二少奶奶姚氏忙着收拾,杨鉴却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子去了书房。

    在书房上首坐定,杨侍郎的脸立马放下来了:

    “老四,你知道今日错在哪里吗?”

    见父亲发怒,杨琛只能乖乖地跪下,道:“回父亲,儿子不知。”

    “你不该在今日提起给林丫头置办嫁妆!”

    “父亲?”

    “你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今日的筵席,本是为了见证你娘的陪嫁,你拿了银子回头再请示,难不成我就不依了不成?需要你当众说出来!还公然提出给林丫头置办嫁妆!”

    宋氏道:“老爷,老四只是年轻气盛。就是我,刚听说那边花用了林家的银子,却抬举着一个在逃杀人犯的妹子,说林丫头处处不如她,我也恼呢!”

    杨侍郎道:“我不是说他心疼林丫头不好。是他也太没眼色!我为何让你私下里跟贾家去说我们会为林丫头准备嫁妆?就是因为我不想把天捅破了!”

    杨侍郎很清楚,他刚回到京中没多久,这脚跟还没站稳呢!天知道这外头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贾家就是再不堪,那也是老牌的勋贵人家,杨家不能做这个先出头的椽子。

    杨琛猛地抬头:“父亲,儿子不明白。为何不能!官员的俸禄如此菲薄,连养家都不够,朝廷却不闻不问。”

    “……”

    “为何百姓宁可做懒汉都不肯做活养活自己,真的是因为百姓懒散?”

    “……”

    “为何朝廷已经收不上田赋了,却还是对商道遮遮掩掩,把所有的赋税都堆在已经饥一顿饱一顿的贫民身上。”

    杨侍郎勃然大怒:“就你能!你以为只有你看得见吗?”

    “既然朝堂之上有那么多人看见了,为何大家不说?难不成连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忘记了吗?”

    “你!你放肆!”

    宋氏吓得连忙拉住了杨侍郎。

    杨璂杨璟杨瑢兄弟三个连忙跪下。

    杨璂道:“父亲,四弟说的没有错,这些,的确是朝廷的弊病。四弟小小年纪,未有功名就能看到这些,父亲应该高兴才对。”

    杨璟也道:“父亲,儿子等不想做那等沽名钓誉之徒,却也想做点成绩出来。”

    杨鉴:“你,你们这是要气死我!”

    杨瑢连忙叩首:“请父亲息怒。”

    杨琛道:“父亲,您会生气会担心,不过是因为太上皇尚在,一个孝字,就能让当今低头。勋贵之家不管怎么说,也是太上皇旧人。因此父亲想留着有用之身报效朝廷罢了。可是父亲,当今万岁想要做事实,就必须有人,而朝廷上的位置却是有数的。”

    一句话,太上皇和皇帝之间的争斗已经白炽化,根本就容不得下面的臣子独善其身。

    “你闭嘴!”杨侍郎气极,“今年,不,二十三岁之前,不许你参加科考!”

    这种性子,必须好好磨一磨,不然上了官场只会被人当木仓使唤。

    “现在,回你的院子去!禁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