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银子 (第2/3页)
王夫人和王熙凤都道:“老太太,听明白了。” 贾母道:“既然如此,我就直说了。眼下就两桩大事,一桩是我的八十大寿,另外一桩是林丫头的婚事,更直白一点,是林丫头的嫁妆,要丰丰盛盛体体面面的,叫满城都说不出话来。” “老太太!” “老二家的,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若是不想朝廷收回这座府邸,你最好照做。” 王熙凤当时心里就咯噔一声。 她这才想起来,这座宅子叫做敕造荣国府。也就是说,如果荣国府的爵位到此为止的话,那么不久之后就会有人来收宅子。 那时候,不止是荣国府,就连后面的大观园都要上缴。 王夫人皱眉道:“可是老太太,账上实在是无钱……” 贾母都快被王夫人气死了:“你真以为我不知道你在这府里搂了多少银子吗?凤丫头如今做的,还不是从你手里接过去的?” 王夫人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老太太容禀。媳妇的确放过印子钱,可是,可是都已经用在这府里……还有老爷……” “不止吧。” 都是贾家的媳妇,谁不知道谁呀。 贾母也是从重孙媳妇做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她当然知道小媳妇的日子不好过,当家媳妇的日子更是外面光来里面苦。 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朝官员的俸禄低得可怜!要不然,给贾琏捐了官之后,贾母为何从来不曾说过让贾琏去补缺、外放做官?不就是因为俸禄低吗?六品同知的俸禄一年也就一百二十两,还不够贾琏一个月的花销。 看看贾家,光贾母屋里,拿着一两银子月例的一等大丫头就八个!下面有二等丫头、三等丫头更多,还有负责洒扫、浆洗的粗使仆妇、守夜的婆子,等等等等,简单的说,一百二十两银子还不够给贾母屋里的丫头婆子发两个月月钱!更别说逢年过节的银锞子、四季的衣裳首饰等等等等。 以晴雯为例,跟脚原是赖嬷嬷送给贾母的小丫头,在贾家当差十年累积私房价值三四百两银子。 实际上,贾家下面的奴仆上千人,光每年的月钱开销就在五千两银子以上! 多少六品七品的官吏汲汲营营一辈子,都攒不下五千两银子的家业!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这就是国朝的现状! 当年贾代善简在帝心,各路的孝敬多,贾母自然不需要自己去搂银子。可是等贾代善过世,贾赦被软禁在家,贾政呢?从实职的工部主事变成了虚职的工部员外郎,还一呆就是二十几年,拿着正五品的俸禄折合银两一年九十六两。 够什么使的? 更不容忽视的是,当年贾代善是皇帝跟前的宠臣,想在贾代善跟前混个脸熟的人不知凡几,因此哭着求着往贾家塞银子的人很多。可是贾政呢?谁会求一个工部员外郎? 要知道,在前朝的时候,乡下土财主花一笔银子就能向朝廷买一个员外郎的虚衔!这也是庶族地主在乡下被叫做员外的由来! 所以京里许多的高官家的女眷都在外面放印子钱。 这已经是普遍现象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跟杨鉴那样舍下脸皮,放下身段,娶一个商户人家的女儿为妻,也不是每一个商家女出嫁都会带上三四十万两银子的陪嫁的。 看着不说话的王夫人,贾母最后道:“老二家的,我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总之,除了杨家给的和林丫头屋里的那些,跟着林丫头从这府里抬出去的嫁妆,不得少于三十万!” 林家四代列侯,林如海又在扬州巡盐御史这个位置上连任过四五年,他会缺银子? 三十万是底线。 说完这个,贾母便站了起来。 她还要去贾赦那边等太医。 那边,还有一场硬仗等着她呢。 贾母没让王熙凤搀扶,也没让王熙凤跟,王熙凤只能等贾母走后来搀扶王夫人。 王熙凤的心很乱。 她不是傻子。她知道,只要是爵位能承袭下去,贾母根本就不在意是贾政袭爵还是贾琏袭爵。可是对于她跟王夫人来说,贾政袭爵还是贾琏袭爵,这里面的差别可就大了海了去了。 贾政袭了爵,贾琏就是旁支,必须搬出荣国府。 同理,贾琏袭了爵,贾政就是旁支,也没有理由继续在荣国府里住着。 虽然说,按照惯例,贾赦请辞爵位,贾琏很希望,就跟宁国府的贾敬贾珍父子一样。 可问题是,王夫人那边有个娘娘! 如果万岁在同意贾赦请辞的时候直接宣布下一任的爵主是谁,那就没有这许多事情了。可偏偏那道诏令上什么都没有说! 这等于是给王夫人运作的时间,并降低了贾琏袭爵的可能! 有那么一瞬,王熙凤都恨自己的公爹贾赦了。 好好的,你上什么折子,辞什么爵位!你什么都不做,百年之后让你儿子袭爵不好吗? 可是现在,诏令都下来了,王熙凤不得不开始考虑另外一个问题: 宫里是不是也有这个意思,让贾政袭爵,所以没在诏令里明说。 王熙凤必须先弄清楚这个问题。 王熙凤想的,又何尝不是王夫人想的? 王夫人就道:“凤丫头,老太太说的,你怎么看。” 王熙凤想了想,道:“太太,我才多大年纪,又知道多少事儿?我现在是六神无主,什么都想不了。” 王熙凤能,她能摆平这府里的大事小事,她能放印子钱赚取利息填补这府里的开支和自己的腰包,她甚至能包揽诉讼捞银子! 但是,王熙凤自己也知道,她连那些打秋风的小太监都没办法摆平,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送上银钱。 关于袭爵的事儿,她必须找贾琏好好商量一下。 王夫人道:“凤丫头,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一家子骨rou。此事应当从长计议。” 王熙凤无奈,道:“太太,别的我不知道,只是前阵子冷不丁地听了一耳朵。说是,宫里派了人去南边。不知道这个有没有关系。” “你是说,甄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