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 项目报告提交(求首订) (第1/2页)
没过多久,陈婉清配完溶液,回到办公室。 “学姐,基金年度报告怎么写?”许秋问道。 “我把模板给你,你先看看吧。”她从电脑上找到去年写的报告,拷贝下来,然后将U盘递给他。 许秋打开WORD文件,上下拖动,大致翻阅了一遍,说道: “嗯,和我想的差不多,就是把今年的工作放上去。 不过,学姐你去年报告上,这前言部分以及后面的展望部分写太多字了吧……” “我就让你看个格式,你看内容干嘛,”陈婉清没好气道: “去年那是特殊时期,没有东西可写,前言、展望部分都是我放上去水字数的,不然,年度报告只交一两页WORD上去,不得被魏老师批死。 但今年就不一样啦,今年工作这么多,直接翻译过来往上怼就是了,前言不用写,展望写几句话就行。 哎,要是能分点给去年多好啊。” “不是说没发表的工作也可以写上去吗,”许秋疑惑道: “学姐一年总不能全在划水吧?” “没发表的工作,确实可以放上去,但前提是要一个完整的工作,”陈婉清道: “基金项目更加看重的是工作的完整性,你效率做到1%、2%都没关系,但该有的表征必须要齐全。 我当时刚进组的时候,哪会考虑年底项目总结的事情,都是奔着发文章、顺利毕业去的。 因此,好几个低效率的体系,我都是做了一半,觉得没什么希望发文章,就没再继续下去了。 结果最后写基金总结的时候傻眼了,只好临时补充数据,拼凑出一个相对比较系统的体系出来,剩下的你也看到了,就是水了一堆前言和展望。” “懂了,学姐为了出成果,那些开头不好的工作,就被你‘太监’掉了。”许秋道。 “太监,什么太监啊?” 陈婉清低头看了看,思索片刻,恍然大悟道: “噢,原来如此,你这比喻还蛮形象的。” 许秋暗自嘀咕,学姐一心追剧,不经常看网络小说啊,之后可以给她安利几部作品给她。 也能往上拉一拉女性网文读者的比例。 “对了,还要请你奶茶的,”陈婉清拿出手机,打开外卖APP,递给许秋: “差点忘记了,喝什么自己点吧。” 白嫖来的奶茶,许秋没好意思让学姐太过破费,就点了一杯20块的小山绿奶茶。 …… 下午茶到位,许秋坐在办公桌前,对照着前些天更新的课题组网站,回顾今年来他的四个工作: 首个工作是“基于柔性衬底的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 本意只是应付一个前辈遗留下来的烂尾校级项目,没想到最后还发了一篇文章。 这也是他第一次发SCI论文,自此正式踏入科研圈子。 当时,直接用3M胶布贴住基片,再用用稀盐酸、锌粉蚀刻PEN基底的ITO基片。 现在想想,当时的方式还是稍显粗糙,如果是现在的他,或许会采用更好的方法,比如蜡封等。 但也正常,在踏入一个新领域初期,能力值是会随时间的积累而逐步提升的,之后,会陷入瓶颈,然后保持能力巅峰,或者日渐消退。 结束这个项目后,许秋开始了新领域的探索,选择自己合成新型有机聚合物给体材料。 首先,经过前期调研,锁定了PBT4T体系; 然后,设计实验路线、购买单体; 接着,张疆合成,效率只有4%、5%,遭遇溶解性问题; 之后,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不断改进合成方法、调节分子结构、优化制备工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器件的效率从5%,一步步的提升到10%以上; 最终,确定该体系最优材料为P2FBT4T-2OD,并以“一种高结晶性聚合物给体材料,光电转换效率突破10%”为题,投稿材料顶刊AM。 不过,目前还杳无音信,也不知文章的命运如何。 再之后,他又回补了P4T体系的前传和后传部分,分别为: “新型多噻吩聚合物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电应用”,说的是PBT4T的故事。 “侧链工程对P2FBT4T体系性能的影响”,讲的是不同侧链P2FBT4T材料的故事。 此外,还有帮学姐完成的“基于钙钛矿传输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他是排在第二位的共一。 以及P4T体系衍生出来的边角料,不过都分给学姐和学妹了。 回顾完毕,看着这满满当当的工作量,许秋感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可转念一想,这些工作等下都要翻译成为中文,写进基金年度报告中,他就又xiele气。 文章多了,有时候也不是件好事啊。 不过,写入基金年度报告中的文字,将来可以原封不动的用于之后的毕业论文中。 毕竟,基金项目,或者说“本子”,和毕业论文思路是非常类似的。 我抄我自己,应该不会有什么后果吧。 …… 在许秋的想象中,这英译中的工作应该比较麻烦。 可实际cao作起来,却发现并不难。 因为他当时写英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心中先有中文腹稿,然后再翻译成英文的。 毕竟他并不是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即使是和他人用英语交流,也免不得先在心中打个中文的草稿。 此外,他还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辅助工具,那便是网页版的有盗翻译。 直接把文章原始WORD文件中的一大段话复制进去,然后有盗就会自动翻译成为中文。 再把其中翻译不准确的地方,以及一些固定说法的专业名词,稍微改一改即可。 一段话几百个字,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转换,只要几分钟时间。 而且翻译出来的文字阅读流畅,逻辑通顺,几乎没有什么破绽。 在翻译了几段文字后,许秋突然想起之前听到的传闻: 有人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会“借鉴”其他人的工作,为了回避查重,也会用到类似的saocao作。 先把别人的文字拿来,然后翻译成为英文,然后再转译为中文,最后改改文字,润色一下,就成为了“自己”的工作。 有人比较谨慎,还会反复中译英,英译中几个来回。 更有甚者,会各种语言互译一遍。 经过一番cao作下来,虽然最后文字支离破碎,但表述上已经与原文有很大的区别,有一定的几率在查重时蒙混过关。 不得不说,国内人才济济啊。 …… 借助有盗翻译这个大杀器,许秋只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四篇文章的英译中工作。 而陈婉清今年只有三个工作,比他还少一个,因此也已经完成,进度稍微比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