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九八章 叛变 (第2/2页)
汝州之后,查抄了一批带头抵抗的地方士绅。获得了一批军粮补给。 但是之前久攻河南府,消耗巨大。 汝州只是一个小州,夹在河南府、南阳府、开封府和汝阳府之间。 夹在各府之间进退不得,现在形势对罗大纲非常不利。 汝州城就在汝河北岸,这里是汝州的最富饶的地区,汝河两岸的平原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而汝州的南部多是山地,有尧山和鲁山等。 此时的汝州府衙后院全部都让给了洪天贵福作为临时的王府。 黄浩大部分时间也住在这里,名义上是照顾洪天贵福的生活。 他以洪天贵福的名义不时跟库房索要钱财、物资,甚至在民间强抢民女。 这些东西和女子实际上都是自己享用。同时他也是用这些东西趁着罗大纲出征收买了留守的军队军官。 罗大纲一路征战过来,老营伤亡惨重,很多军队都是后来招募的的,对罗大纲个人并没有多大的忠诚度。 反而是因为老营兵马的消耗,大大降低了罗大纲对军队的掌控。 现在太平军还能够在汝州支撑,只是因为河南的英桂手下同样也没有什么可以野战的士兵。 英桂手下的绿营主力全部都放在东边的归德府,现在那里是捻匪的大本营。 淮海军进入安徽之后,捻军就失去了自己的大本营,全部撤入了河南境内,东北边的山东境内同样无法立足。 河南经过了水灾之后,官府对地方上的掌控减弱,正好让捻军趁虚而入。 捻军也并非一味地破坏地方,河南的流民大量流入江苏,尤其是河南东南面的各府。 这让地方上的土地大量抛荒。 捻军进入后占据这些土地建立围寨,四处抓人耕种,这就势必得罪了的当地的地主势力。 作为巡抚的英桂不得不派兵前去剿灭。捻军最擅长机动,让这场剿匪演变成了一场拉锯战。 回到汝州城。 时值冬日,汝州城内外一片萧条,战乱断绝了商路。商铺关门。 城内的百姓没了生计,很多人逃到了乡下,也有些人去东边投了淮海军。 罗大纲镇守镇江的时候,倒是将镇江治理的井井有条。发布了许多惠民措施。 他不仅打仗厉害,治理地方也有几把刷子。 但是太平军进入汝州时间尚短。而且大部分的时间罗大纲都在外领军打仗。 汝州的政事一直都是黄浩在主持。 黄浩一味地强取豪夺,弄得天怒人怨,百业凋零。百姓自然会用脚投票。 要不是因为到了冬日,这汝州城的人怕是要跑光了。 罗大纲从河南府退兵回汝州之后,黄浩才有所收敛。 后院被洪天贵福占了,罗大纲办公住宿都只能放在府衙前院。 这里以前是州府官员办公之地。住宿的条件并不好,但是罗大纲没有嫌弃。 一件班房之内,点着一个陶制的火盆子,罗大纲坐在火盆之前,一个小茶壶就放在火盆子上煮着茶。 他的手中拿着一本仓房的清册,眉头紧锁。 “仓房中的物资呢?为什么这么少,这些支出都是谁批的?”罗大纲有些气氛地问一旁的仓库文吏道。账上的物资根本就不够熬过这个冬天。 “回点检将军的话,这些支出都是您之前不在的时候,黄丞相批的。”那文吏战战兢兢地回道。 “黄口小儿误我大军。”罗大纲张口骂道。 他自投靠太平军以来将广东天地会积蓄的力量基本上全都献给洪秀全。 一直以来他恪守本分,为太平军的大业坚持不懈。不在乎个人名利,不然以他的功劳早该称王。 哪怕是树倒猴孙散之后,他依然收留洪天贵福,准备支持这个娃娃继承天王之位。 自古以来能有这份忠心的又有几人呢? 罗大纲一开始的时候还敬重那黄浩有忠义之心,能冒死救出天王血脉应该是个好汉。 但是后来他才发现,此人经常利用天王世子来压制自己。 那世子还是个娃娃,能懂什么事情。 罗大纲也不是个傻子,那些黄浩传的世子的话,实际上就是黄浩的话。 甚至世子说的话,基本上也是黄浩教的。 黄浩天天在世子的身边,世子自然是听他的话。 不能再让这个黄浩折腾下去了,罗大纲在心中想到。 “以后库房没有我的手令谁都不能动里面的东西。”罗大纲跟文吏交代道,说完就起身去后院找黄浩。 到了后院,罗大纲拉住一个婢女询问黄浩身在何处? 那婢女告诉罗大纲,黄浩并不在府中。 实际上黄浩在罗大纲回来之后很少住在州府之中。 早在罗大纲出征之时,黄浩就占了城内一个富商的宅子。 进城之时,太平军查抄了一些地主士绅的房子,后来都空在那里。 黄浩挑了一处最好的占了下来。 他在汝州搜刮了一批艳丽女子养在这个宅子中,这些女子中有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有风韵犹存的少妇。 在路上吃了许多苦头,终于暂时安稳下来了,经历了磨难之后,黄浩悟出的人生哲理就是要及时行乐。 他不仅自己放纵自我,还带着投靠自己的一些将领一同开无遮大会。 使得这些人对他更加的死心塌地。 今天他约了这批人过来,但是却屏退了那些女子。 大家表情严肃,知道这位小黄大人今天是有正事儿要说了。 果然,众人坐定之后,黄浩说道:“诸位,我们现在被困在汝州弹丸之地,粮草已经要断绝了。大家可有想好以后怎么办?” 黄浩扫视了一眼周围的将领,见没有人说话。 他继续说道:“诸位兄弟可都做好了一起死在汝州的准备了吗?” 终于有一个将领看了看周围的人,带头说道:“兄弟们自然是想活,还请黄大人为弟兄们指出一条活路。” 黄浩的眼睛一亮哈哈大笑道:“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大家愿意追随黄某,黄某自然会带着大家走出一条活路。” 众人纷纷起身对着黄浩拜道:“我等愿意听从黄大人的号令,赴汤捣火,万死不辞!” “好!以后我与你等就是生死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来,大家满饮这杯酒。”说着黄浩举起了手中的酒杯,与身边的将领一饮而尽。 与清军达成协议是第一部,将库存的粮草给糟蹋没了,让罗大纲的手下离心离德是第二部。 第三部就是收服一部分的将领。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只要清军完成部署,黄浩就可以跟清军里应外合。 献上罗大纲和洪天贵福,那么自己就是大功一件。 黄浩跟英桂要了一个提督衔,在黄浩看来,那是只是刚好能配得上自己的功劳。 还有这些投靠过来的太平军,以后都是自己的依仗。这个乱世有兵就是草头王。 PS:感谢读者老爷的投票和打赏,本月还有做后两天了,您的月票留着复制粘贴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