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太子处理了钟同  (第1/2页)
    只见他跳下为其准备的金台副座,走了两步,正临高台边缘,俯瞰着台下的钟同。    景泰帝微微侧目,搭在龙椅上的手朝着底下大臣轻摆一下,示意大家不要乱动,看朱见济的发挥。    于谦的鼻子里轻轻一哼,终究是没动。    于是整座奉天殿安静下来,只剩下朱见济与钟同隔空相望。    小太子稚嫩的声音传遍大殿,“你是何人?”    钟同发挥强项令的传统,梗着脖子道,“臣乃御史钟同。”    “那孤是何人?”朱见济又问。    钟同被他这话说的一头雾水,但仍然皱着眉头大声回复,“自然是太子!”    “那太子又是什么?”    “太子就是太子!”钟同越听越气,只当朱见济这个小男孩是在无事找事,说些废话。    连“太子”是什么都要问自己这个御史,那他还当什么当啊!    只是钟同没有注意到,和他同行而列的其他御史已经把头低了下去,还有人瞧瞧挪了点地方,和钟同拉开了距离。    正常人在职场混久了,通常会知道一些常识——    当领导问你一些简单至极的问题时,不是代表领导脑子有病,而是领导觉得你脑子有病。    而且等你把话接住以后,领导就要开始针对你了。    可惜钟同没有这样的概念。    毕竟他爹死的早,没有传授给儿子当官的经验,    或者说,他爹也没遗传给儿子正常人的智商。    于是朱见济嘴角勾起冷笑,双手往腰带上一搭,突显出小小年纪却充满了领导气息的小肚腩。    他对着钟同说道,“看来钟御史并不了解孤的身份,那孤只好认真讲讲了……”    “太子,乃国之储君!”    “孤再问你,何以为君,何谓之储!”    “这……”钟同结结巴巴,激动过头的脑袋终于冷静下来。    他总算意识到了自己没资格对着朱见济伸手指。    但承认是不可能承认的,    大明的文官宁可挨打,也不愿意朝着皇帝低头,更何况是太子?    于是钟同继续憋红了脸狡辩,“此前无有先例……”    “既无先例,那当自孤始!”    朱见济眼神冷漠的盯住额头开始冒汗的钟同,“陛下带孤至于早朝,是天子与储君的意同。”    “礼部!”    朱见济忽然转头,将看戏的胡瀅喊了出来。    胡瀅只好下场应和,“臣在。”    “孤且问你,陛下携带太子上朝,可有违反我大明礼法?”    “太子为国副君,自有参政之权,不违背礼法。”胡瀅做出了回复。    其实在此之前,大明的太子当的很轻松的。    懿文太子朱标监国二十余年,太祖皇帝对他的看重前所未有,距离皇帝也就差个名头了。    后来的仁宗皇帝亦是在太宗远征漠北时监国理政,可以说要是没有仁宗朱高炽的努力,太宗哪里来得那么多钱搞北征和下西洋?    宣宗作为嫡子,根正苗红,太宗钦定的“好圣孙”,从小被爷爷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当了八个月太子就继位了。    至于正统皇帝……    这位不提也罢。    所以虽然朱见济年纪小,但以大明朝的传统,太子参政也不是问题,只看皇帝愿不愿意罢了。    朱见济满意的点头,然后又喊了一声,“吏部!”    年老力衰的王直颤巍巍的响应,“臣在!”    “孤第一次接触朝政,麻烦吏部尚书为孤讲解讲解,御史的职责有何方面?”    “御史负责监察百官,纠其错处,风闻言事,以正朝风。”    “可有让他指责太子参政的职能?”    “未有!”    “那好!”朱见济继续点头,示意王直退回朝列,看向汗流的越来越多的钟同。    这人还是梗着脖子,一脸“威武不能屈”的样子。    朱见济实在想不明白,都到这时候了,钟同为什么还要死不认账。    果然这人的脑回路有问题。    于是朱见济只能主动开口,“钟御史,事已至此,你觉得自己有错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