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太子来到了他忠实的皇庄  (第2/2页)
见济高呼,膝盖直接陷到了因为气温上升,而软化渗水的泥地里。    但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连看一眼站在上方的贵人都不敢。    “你们都起来吧。”    朱见济一挥手,让他们起身,随后让宫人将准备好的白面馒头分给这群人。    作为佃户,哪里吃过这么漂亮白净的馒头?    农人全都手足无措的站着,手里捧着馒头不敢乱动,一是怕犯了贵人忌讳,二是怕弄脏了手里的馒头。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谢过太子恩典?!”马冲见这些人一点礼数都不会,忙紧催着他们。    于是农人又想下跪。    面对上等人,他们最习惯的就是跪拜了。    可朱见济不习惯。    “不必了,说了让你们站起来!”    小太子眉头一皱,反而是催着农人们把馒头吃了。    “孤这么早过来,劳烦你们在这里等着了,想来都没来得及填填肚子,这几个馒头暂时给各位饱腹,等孤跟你们说完话,再去庄子里喝粥吃rou!”    农人们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但热乎乎的白馒头就在手里,白吃一口也是嫖来的。    先是有个干瘦的少年咬了一口,然后其他人都动了嘴巴。    “如今土地为东宫所有,你们身为佃户,此前与人做的契约统统作废,可还有去处?”    吃了几个馒头的农人面面相觑,然后才推举其中最德高望重的老头出来回复,“回太子爷,没地方去了。”    如果还有去路,何至于给人当佃户?    朱见济笑了,“既然如此,那就留在皇庄这边做事吧。”    农人们只能答应。    作为佃户,他们是跟着土地走的,谁是土地的主人,他们就听谁的话。    “只是孤听说,你们其中还有私逃的军户匠户?”    此话一出,农人们连忙吓住,膝盖软了,要不是之前朱见济就不让他们跪了,只怕又要倒下来一片。    为何闻言色变?    这有得上溯百年,夸一夸老朱同志了。    大明开国以后,老朱就建立起来了一套著名的户籍制度,军为军户,匠为匠户,世世代代,永不改籍。    在老朱眼里,只要世界按照他制订的标准运行下来,老朱家的江山就会永世相传,岁岁不休。    可惜世界的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随着世道稳定社会发展,在永乐年间就出现了普遍的“逃籍”现象,户籍制度被破坏。    而正统十四年的那场北京保卫战带来的伤害,更加促进了活不下去的某某户们摆脱限制,另谋生路。    这是人之常情。    是不可以避免的情况。    但在统治阶级眼里,这是违法的!    权贵们因为自己占的就是黑田,也不管找来的佃户是不是逃籍之人,所以农人们可以混过去,上缴大部分的田租,换来一家几口的生存资源。    可这是太子啊……    “不必担忧,”朱见济摆出笑脸,安抚了下农人们,“孤不会追究你们的罪责。”    “孤要建的皇庄是个新东西,只要你们好好干活,户籍之分也不会太重要,孤还要保证你们衣食无忧。”    “……草民们谢过太子开恩。”农人惶惶然的应下,眼神忍不住朝着旁边的宦官宫人们瞄去。    以后皇庄是会让这些人来管的吧?    宫里来的会不会欺负自个儿?    可没有其他退路,除了接受还能如何?    朱见济并不在乎农人们现在的想法,毕竟日子是过出来的,他今天挺着小肚腩吹破天,可没让手底下的农夫吃上饭,那就是浪费口水。    他只需要结果来证明。    就从皇庄开始,让他响应伟大慈父的号召,展开符合封建背景的农庄制度建设!    等到日后航海大发现,再派人去北方的黑土之上种土豆。    想想都觉得很美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