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5章:我问佛 (第2/2页)
“老杨,别害羞,赶紧,你对象不是在北师大吗?你要不,这诗帖,我就要了啊,刚好我对象在北师大。” 他旁边立即有人起哄。 被这一刺激,杨文彬硬着头皮,“丁颖!” “哇,还真姓丁啊。看来,我真不合适跟你抢这首诗了。” 被众人起哄。 杨文彬才声,“还不是对象,只是朋友。” “哈哈,早晚都是,有师兄的助攻,要不是,你都对不起师兄了。” 苏亦写完赠言,笑,“不至于那么严重,不过,你这也算有心了。” 写完。 他望向其他男生,“还有赠予丁香姑娘的吗?” “我!” 有一个男生举手。 “报上名来。” “郑雨馨。” “我是你的名字。” 这就尴尬了。 “哈哈哈哈!” 众人笑抽。 大家都觉得苏亦是故意的。 “不是,我就想认识这位学长。” “师兄,别打趣我了,我叫黄仲良。” “真不是,你比可杨文彬坦然多了,郑雨馨是你对象吧?” 黄仲良点零头,“嗯,是的,本来结婚的,不过读书以后,耽搁了。” 苏亦望向着他,“有喜欢的诗吗?” 黄仲良摇了摇头,“要不,师兄推荐一首?” 苏亦点头,“校” 于是,苏亦提笔。 刷刷。 再刷刷。 诗句跃然纸上。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 “啥诗?” 作为现场唯二的诗盲之一,王讯忍不住发问。 “余光中先生的《等你,在雨址。” 王讯恍然,“这句,‘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太应景了。” 完,望向苏亦,一记马屁扔过去,“我们家师兄,这诗歌储备,还可以哈!” 对这话,众人纷纷点头。 李志虹也,“很可以。” 苏亦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背,我就靠背的,跟诸位不一样,你们未来可都是大诗人大作家,我只会抄诗。” 完,他望向其他女生。 “各位学姐呢?不一定都是丁香姑娘,革命战友也是可以的。” 噗嗤! 方灵笑,“师兄,还蛮贴心的啊。” 苏亦,“不能厚此薄彼。” 这个时候,终于有女生站出来了。 “师兄,我给写一首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可以吗?” 有个女生。 苏亦笑,“当然没有问题。” “我你是人间的四月;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 众人念,苏亦写。 提笔,落笔。 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 其实,苏亦的第一反应,不是上面这些诗句,而是下面的歌词。 “跨越山河去拥抱你,多大风浪都在一起。听到最美的记忆,关于你所有的消息。” 所以写完林徽因的诗句后,苏亦又抽出宣纸,写下上面的歌词。 “师兄,这是哪首诗啊?” “也叫人间四月。” “啥?” 众人懵圈。 苏亦继续写。 “最美好的年纪里,柴米油盐酱醋你。 春风把我带给你,四月润湿了空气。 不温柔的世界里,你是我的运气。 我全部的好脾气,因为我爱你。” 等苏亦写到这里的时候,众人恍然。 “相比较林徽因先生的版本,这个太直白了。“ 方灵吐槽。 黎新叶则笑,“挺好的,这算是通俗版本,要是谱曲的话,都可以唱出来了。” 呀! 这姑娘乐感挺强的啊。 “叶子,喜欢唱歌?”苏亦问。 黎新叶,“我mama是文工团的。” 难怪。 苏亦笑,“那叶子感兴趣的话,可以谱曲。” 着,他直接哼出来。 “我的啊,这真的是歌曲啊?”方灵惊讶不已。 “其实这个就是歌词,不过我对乐理一窍不通。”苏亦。 众人恍然,然后望向苏亦,“师兄,再来一遍?” “别闹!” 唱啥。 就这他这公鸭嗓,能唱出好听的歌曲,才见鬼呢。 李志虹问,“这首歌,该不会也是佚名写的吧?” 苏亦摇头,“不是。” 李志虹笑,“终于有一首歌是师兄你写的了。” 苏亦继续摇头,“不是。” “那是?” “作者叫邵帅。” “哪里人啊?” “河南周口的。” 李志虹扶额,“我怎么感觉是师兄你瞎掰的一个啊。” 苏亦笑,“地良心,真没有,邵帅确实是河南周口的,他还有一首诗《写给黄淮》。” “啥玩意?” “这是要表白啊。” “可以啊,诗歌名字好直接,这个叫黄淮的女生还挺幸福的。” “黄淮是个男生吧?” 苏亦扶额,“黄淮,就是一个地理名词,也就是黄淮地区,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之间的所有地区意指豫皖苏鲁平原四省。” “被师兄你这么一,我们更期待了。跟我们分享一下呗。” “行!” “十九岁的那一 我来到黄淮的面前 为了能和你在这儿遇见 我支付了我的四年 ……” 开头平平无奇。 然而,等苏亦写到,“第一次见你的时候,闽南姑娘总那么温柔。”这帮家伙兴奋到疯了。 “师兄,不应该是岭南的姑娘最温柔吗?” “我不服,我们江南的姑娘,才最温柔好不好。” “别闹。” “师兄,唱一两句哦。” 苏亦笑着哼,“一首歌深夜写给黄淮,你是我无法言语诉的爱。” “哇!” “要是有一把吉他就好了。” 李志虹竟然,“没事,活动没结束,我一会就让人借一把吉他,又有人。” “别,别。” 苏亦连忙摆手。 “还有人要代写诗帖的吗?没有就收摊了啊。” “噗嗤!” 帮他研磨的黎新叶又忍不住笑起来了。 “刚才两首太直白了,有没有像一棵开花的树,这样融入佛家故事的啊?”黎新叶问。 苏亦笑,“有啊。” 于是,新的宣纸上多出了一句诗。 诗歌是这样写的: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