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五章 灵气罩浮 (第1/1页)
沈梅棠似水流年第七五章灵气罩浮且说沈梅棠几人一边在回廊中纳着凉,一边说着话。 夕阳长长的光束打在荷池之上,逆着光看起来,荷池之上腾起一层金雾,就像晨起之时笼罩在上空的晨雾一般朦胧,水面粼粼的波光,皆成晃眼的金色,景色格外的壮美! “二小姐,珍珠姑娘,试新衣裳了!” 忽见老太太房中的丫鬟翠儿,沿着回廊向这边跑来,边跑边招手喊着,样子十分的快乐跟兴奋。 “是我娘跟四jiejie送来的吗?我那套衣裳是藕粉色的吗?”珍珠大声的问道。 “对,珍珠姑娘,你爹娘过来送东西来了。”翠儿跑上前喜道,“新衣裳可好看了,老太太说赶紧地把你们几个叫过去试穿,给她老人家瞧瞧,先高兴上一会子,咯咯......” “好,太好了!”珍珠喜道,“快走,梅棠。” “瞧瞧把珍珠姑娘高兴的,看来她这件粉色的衣裳准是她暗里指定的,准是!”灰兰道。 “不是的。”珍珠否定道,“我只是跟我娘说,粉色的很好看罢了。” “噢。这跟暗里指定有什么区别吗?”玳瑁笑道,“哈哈!” 几个人说笑着向前走,忽见沈第梅棠好似想了什么事说道:“珍珠,你先过去,我稍后便到,先去问我爹点事情。” “那你快点过来了。”珍珠道,“不可错过看我穿新衣裳的第一时间。” “我们会大饱眼福的,尽快!”灰兰接道。 不一时,穿过两道拱门,沿着回廊行至前院。 院内安静,清晰可听见沈梅棠手中捻动着的几颗玉石子声音。 行至书房门口处,未曾入得门来,听见管家任仕霆与两个家将低声交待着什么,见沈梅棠与丫鬟前来,任仕霆与家将急忙上前施礼道:“二小姐。” 按辈分论,管家任仕霆管老太太叫大姑,沈长清得称呼他为兄长,沈梅棠称呼其为任伯。 “莫客气,任伯。我爹呢?”沈梅棠问道。 “在里边说着话,二姑爷刚刚来不多时,我这送他进来,还没出去呢!”任仕霆道,“快进去吧。” 梅棠点头道,“刚好,我有个药方子与二姑父请教。” 稍刻,入得外厅内,灰兰、玳瑁暂等候,沈梅棠入得书房之中。 沈长清正与肖中坐在室内说着近来雨势急,堤坝有被急雨冲垮,低洼处被淹没,齐安平领人正在抢修之事;肖中也说到太医院下来的令子,早已经准备妥当防瘟防疫的草药,部分地区已经下发。 忽见沈梅棠入得室内,一旁边站着的侍者急忙迎上前,施礼罢,又去端茶。 “爹,二姑父。”沈梅棠礼道。 “棠儿。”沈长清慈爱道,脸上微笑着,刚刚因繁忙的工事挂在脸上的愁云烟消云散。 “二姑父,谢谢你特制的药膏,抹上之后便不觉得这被蜂蜇之处痒痛了。”沈梅棠躬身道。 “棠儿,自家人不必多礼。”肖中道。 “二姑父,御尚书院里棠儿有一师兄,他自小便有着咳疾,冬冷之时颇为严重。 我思着,过些日子,其若来看我,我便请二姑父亲自为他瞧瞧,到底是何一种病?又以何药能治得好。”沈梅棠道。 “好。他来之时,我过来就是。”肖中点头道。 “先行谢过二姑父。” 沈梅棠道:“爹,你看这几颗翡翠的棋子。 初看起来,也无有特别之处,成色清透,无有一丝的杂色,但三颗皆如此,似乎是用一块料所做。如此珍贵不可多得之料,为何要将其做成毫不起眼的棋子呢?” “嗯。” 沈长清接过沈梅棠手中的三颗棋子仔细地看着。 却见其色泽极其地浓郁,又很独特,随着光线的强弱变化而变化着。 日光下呈现凝重的湖绿色,强光下又呈现出嫩竹之翠绿色又渐变成阳绿,变化莫测,绿气动人,灵气罩浮,宛若瞬间就能冒出一股股绿烟来。 沈长清极其喜爱这玉料与翡翠。 饱读大量关于玉石的书籍,却也没有见过灵透得如此,宛若一汪清泉之翡翠。 而且接连着三颗,正如沈梅棠所问,如此珍贵,可遇不可求之宝物,价格必是不菲,何人竟将其断碎,活生生地做成一副棋子拿在手听捻着玩呢? 稍沉思道:“黄金易得,一翠难求。这般的物件可遇而不可求。但不知,棠儿从何处得到此物?可还有其它?” 侍者端来茶饮,几人落座饮茶,沈长清将三颗棋子放在几案之上,指给肖中道:“二姐夫,此翡翠虽看着极为平常,但却是世间不可多得之料,可遇而不可求。” 窗外透进的一缕光打棋子之上,宛若是眼前出现一片翠湖,泛起迷人之光。 肖中摇摇头道:“没有见过与其相媲美者,如此珍珠之物,恐怕是也只有当今的天子方能将其断碎,做成一副棋子把玩。” “棠儿,何处得来此物?”沈长清问道。 “爹。此物是我从御尚书院回来之前,一师兄所赠。”沈梅棠实话实说道。 “棠儿,你那位师兄,其家里是做什么的啊?”肖中突然起身问道。 “二姑父,我那们师兄,其自小便没有了娘亲,其父在这城中做些个散碎的小生意,维持着生活,谈不上富足,却也不是穷人家。”沈梅棠道。 “二姐夫,可是想起来了什么?”沈长清捕捉到肖中脸上细微的变化追问道。 “若说是其家里做些个散碎的小买卖,到也有这可能。”肖中沉思道,“我想起来,估摸约有二十几年前,我见过此物。我到不能说就是眼前这东西,但与其定是一模一样。” “快说。”沈长清催促道。 肖中环视了室内一眼,侍者急忙转身出去端茶。 闻得肖中压低声音回忆道: “我曾与几位太医到宫中为一位妃子诊脉,她当时有孕在身,突得了风寒之症。 那日里,虽匆忙,却见类似此物摆在桌上,不止这三颗。因桌面上铺着一张金丝黄锦缎,又放置着灯盏,此物散发着强光,所以留得印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