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初临(4) (第2/3页)
每人百贯的遣散费。好了,我也不多说了”。张奂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就告辞了,武昌的炼丹房没我掌管可出不了好丹”。”张师请便,毕竟建军的经费还要仰仗您的支持”。”哈哈,还没开始干事,就开始打起我的主意了,你放心,大家都是为少主办事,为恩主、你之舅父效忠,不会少了你的”。“张师珍重”。“告辞”。 于是黄寻与张奂告别,张奂自回武昌,徐大引路,黄寻跟随,一行人往鄱阳而去,一路无话。这天黄寻见前方有人喧闹之声,遂问道:“前方还有多少里到郡城”。“远达,前方约再走百三十里即可到达郡城”,徐大说道。黄寻拿着贺齐的推荐信来到鄱阳,希望能乘这次山越造反的机会,闯出一个名声。鄱阳太守周舫现在正在集结部队讨伐山越,黄寻就是想借这个机会,进入军中,崭露头角。关键是这个周鲂马上就要进行在历史上大书特书的断发赚曹休的有名之战,黄寻若想在这个时代快速出头,就必须立下大功劳,而接下来的这场大战,正是黄寻的机会。尤其是在东吴混,你没有一个世家大族身份支持,真是举步维艰。虽然黄寻跟贺齐攀上了关系,但也只是让别人知道贺家有你这么个亲戚,你不拿出才干和功劳是不可能得到吴国世族的正眼相看的。这次黄寻带着起家的人马四十六人,其中徐大,赵达等五人乃是跟随孙泰参加夷陵之战的老兵了,知道孙泰采用的现代列队,拉力跑、丘陵伪装等训练方法。 到了郡城,守城官见黄寻一众气势雄昂,不似一般人家,遂拦下道:“你们众人是何身份,竟然敢聚众扰乱,还不与我俯首,待我一一检验”。黄寻越众而出抱拳说道:“在下皖城黄寻,乃故奋武中朗将孙泰之外甥,今有山阴侯之荐举,前来周鲂大人麾下效命,还请大人通报”。守城官见之,说道:“你可有何凭证”。“今有书信一封,乃是侯爷写给太守大人的,还请转达”。守城官遂命人将信传往太守府。过一会,太守府传话,命黄寻进见。黄寻遂正衣冠,昂然迈入太守府。 进入太守府正厅,见其上端坐一人,三缕长髯,文质彬彬,但其眼中的精光,却让黄寻知道这人实有才能,不可小觑。黄寻上前叩拜道:“草民黄寻见过太守大人”,等了一会儿,才听到周鲂说道:“起来吧”,黄寻起身。“我已看过侯爷之信。不过我却以为汝乃是逞口舌之力,却无实务之能。侯爷信中说道,宴饮之时,众宾客皆华服就身,而汝独以布衣见之,侯爷责难与汝,而汝发华服之辩,侯爷异之,遂赐名于汝。但今汝入太守府见我,盛服见之,未见我面,先行叩拜。一副小人嘴脸,我观你言行不一,实乃是沽名钓誉之辈。我恐要谢绝侯爷之意。汝从何处来,就从何处去”。黄寻闻听此言,心中慌乱,未想到一见之下,就要被扫地出门。急忙开动大脑,过须臾,心中已有计较。黄寻正衣冠,拱手说道:“太守大人此言差矣,不知大人可读战国策?其中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之与徐公孰美,三问之,而其妻,其妾,客人皆回君美甚。而忌亲与徐公比之,而知己不如徐公美。后忌以己之自美为过,劝谏齐王。而齐王纳之,遂王齐霸业。而太守大人以我盛服面见,而于我往日言论不符,认为我乃言行不一之人,岂不是如邹忌窥镜而自视,自认为以己身之学识,可论人之短长,殊不知如徐公者而笑君之鄙薄也”。“大胆,你是说本官说错了吗,还是说本官如邹忌之辈,固步自封”。“以我观之,大人还不如邹忌”。“好一个狂徒,我倒要听听你有何话说,若是说不出个道理,本官就治你个藐视上官之罪,就算侯爷来救你,你也免不了一顿苦吃”。“大人请听,我之所以盛服来见,先行叩拜,是因此乃太守府,而大人此时身份乃是国之官员,我依上下尊卑,行礼守法。又我受侯爷之荐举,前来大人麾下效力,若是布衣就身,岂非失了礼数。而在宴饮之时,是在贺府之内,我乃是住于贺府,侯爷按伦理辈分乃是我外祖,我非宾客之身,故在家中,布衣行走,有何违礼犯法之处。当时乃私宴,而此时是公事,公私分明,服饰分时。若是太守大人设宴,我为客人必然华服就身,是因太守大人乃我上司,此乃公事,吾岂敢以私废公。一年之中,四时交替,夏着纱,冬着袄。此自然之数也。私着布衣,公着华服,此伦理之序也。今大人为王上牧守鄱阳郡,山越大军造反,残杀百姓。寻以一腔报国热血前来助大人剿杀叛贼,而大人却要逐我而去。反观邹忌讽齐王而使齐国成霸。以此论之,大人还不如邹忌也。大人我之所言,句句真心。大人以之看来可明黄寻之心也”。 周鲂听完此言,沉默良久,说道:“你之才能从你举事说明,我已看出,我承认你却有其才,但是以我看来,你之才干,可为文吏,为何非要投入军伍”?“不瞒大人,我直言相告,我父母俱都仙逝,今投靠舅父家,而舅父也亡。是舅母及表弟收留之,我发下誓言,一定要报此恩,所以我来投军,一是为能为国出力,而是为了给表弟建立部曲,好让表弟出仕之后,有可用之军”。“嗯,据我所知,你舅父孙泰有自己的部曲啊,为何又有此言”。“大人不知,舅父亡故后,王上将舅父之兵大部分给征北将军,只留一小部在夏口屯军。所以表弟无自己部曲,故我欲为表弟重建部曲,以为家族之基“。好吧,既然有侯爷举荐,而你也却有才干,我封你为军司马,领500兵。等会你去军营向主簿领兵就是。“多谢大人”。“好了,退下吧”。黄寻退出太守府,这时徐大,赵达等人过来询问情况。“主人,如何了”,太守大人已封我为军司马,将500人。现在我们去军营领兵。“主人且慢”,赵达上前说道,“主人须知,领兵要有调兵令,太守大人可曾发下”。黄寻闻之,不禁在心中哀叹,这太守大人心真小,又给我挖了个坑。还好赵达先给我说了其中关窍,不然空手而去军营领兵,到时问起无调兵之令,又是自取其辱。“太守大人未曾发下调兵之令”,“这.....”。“今日我见了太守大人,想必是太守大人公务繁忙,一时忘了,待明天再去请调兵令。我们先安顿好住宿之地再说”。众人听闻,自然无话。但是黄寻共47人还真不知道去哪安宿。黄寻对这个早有考虑。于是黄寻带着赵达等人又来到了守城官这里,守城官见黄寻无事又来,哪还不知道黄寻是真的高官之后,世族之子,毕竟进了太守府,又没事人一样从太守府到了城门。守城官深怕黄寻记仇,忙上前拱手问道,“不知黄公子前来有何事,若是前面拦阻之事,还请公子见谅,小人也是例行公事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