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62长情 (第2/2页)
以为一抓一大把的“成功人士”会慷慨解囊,至少不会让自己所剩无几的碎银几两更加缺斤少两,结果却是错了,因为所谓聚会实行的是人人均等的“AA制”! “成功人士”认为“AA制”最公平最能体现“人人平等”,最能让大家都“平起平坐”……此观点有理乎? 有理:大家都是同学,进的是同一所学校,坐的是同一班级,面对的是同一老师,毕业后是一样的学历,拿的是差不多的工资……如果不实行“AA制”,岂不是将同学划分为三六九等,有了“歧视”之分?所以,实行“AA制”乃“平等”之举,是“众望所归”。 无理:大家都是同学,是同校同班同师不假,但别忘了“千人千面”,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情感经历、价值取向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就好比一对夫妻生了众多子女,这些子女拥有共同的父母共同的原生家庭,但长大后他们的命运都会相同么?他们的贫富程度都会相同么?混得不好的只怪他个人散懒呆么? 人的思想正确还是不正确,不会凭空产生,这就同人的身体健康与否是一样的道理。 孔子说“求仁得仁”,此话有理。 一个人追求什么,他往往在这方面就会有相应的回报。 曾经我见过这么一个人,他的节俭是出了名的,他走教时,中午在学校蒸饭,他煮菜时总是用别人的佐料,连味精都不舍得买。他见到同事有好书,也会从窗户那伸手顺走……他也赌,但从不涉大赌,他说大赌十有九诈,他总是看人下菜,觉得有胜算才上桌,结果他是十赌九赢……不可否认的是他还有才华,唱歌跳舞写毛笔字甚至画画都能来几下,后来,机缘巧合,他出国了,出国后到某国当中文教师,他的秉性自然是“完美保持”的,N年后,他在国外买了别墅,还在国内买了多处房产……他的资产上千万是肯定的。 我听人谈论他是“成功人士”时,我对他并不感冒,因为他钱再多房产再多这多那多关我啥事?更何况我觉得他还是个不如我的“穷人”,是精神上人格上的“乞儿”。我在他跟前,我半点都不会自卑,甚至只会将他看成是个满心满眼只为钱的人。 我的这个班级的同学,30年前的师范同学“成功人士”不少,好在我没有认为这些人中有谁是上边例子中的“穷人”。 早听说班上有的同学成了这领导那领导,有的成了富婆有的成了富翁,说起来这个班的同学差距还是巨大的,但是,我并没有看到以往大家庭子女孝敬父母方面“有钱多出”的现象,只看到“一刀切”的“AA制”现象,此悲乎喜乎? 综上所述,我认为凡有心将同学欢聚一堂的“成功”同学,如果你们只是想显摆你们的有车有房有存款有官职什么,如果你们只是想来个“上流社会的人捧人”什么,你们就自己私下去相约去聚会好了。 反之,如果你们是本着真正的“情义无价”的胸怀,是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大家庭”的大爱思想,那你们这些倡导者就应该要有“共产主义”的“扶贫精神”思想,你们就应该一个人或几个人出资将费用包了,对个别特困户连路费也包了,那我才觉得你们是大气的是成功的是真正让老师也欣慰的——良师如父母,试问哪个父母不盼子女个个好? 前不久听人说某大学搞同学聚会,一个同学由于网络赌博挪用公款刚出狱不久,他班上的“成功人士”同学听说他在工地打工,除了免除他的费用外还特意给他三倍工资,让他停工三日参加“一个都不能少”的同学聚会。 说了这么多,也多半是胡言乱语,但我说的是心里话,我想表达的一点便是不要动不动就是“AA制”,要考虑到凡事都有例外,要考虑到“手指不会一般齐”,请不要将“最短小的”或“受了伤的”抛弃。 同学们,如果你们有看完了,无论你们是否赞同我的观点,我想你们不会否认我对这个班级,对这个班的每位同学都还是有印象的,总体来说我还是爱这个班级及我们的老师的——有这点认同,我心头便觉得宽慰许多。 我希望班上的“成功人士”能够为“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而尽心尽力。 我也希望自己N年后能够当一回心目中的“成功人士”——能够自己出资或逐个登门拜访(不让受访者破费),只是怕那一天来时,班上同学已如秋风中的树叶,挂在枝头的已所剩无多了…… 唉,世事无常,且行且珍惜吧! 一个最落伍的最不争气的同学的胡言乱语,请老师们原谅,也请同学们海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