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32章 优青 (第1/1页)
我能看到生命值正文卷第932章优青现在是四月份。 距离研究生开学,还有五个月的时间。 目前所有的学生都要返回本科院校,完成最后的毕业事宜。 一般的导师,都会让学生提前来医院报道。 陆晨没有太过于苛刻,要求众人提前来科室,而是让五个学生享受最后的假期。 一旦研究生入学,那接下来的事情可就多了。 临床、科研,还有学习任务,最关键的是这种学习生活的回报,是长期积累才能看到的。 陆晨觉得自己不算是那种严厉的导师,但是一定要对学生尽心尽责。 他们不必成为最顶级的学者、手术者,但一定要是一位好医生。 …… 研究生招生的事情,告一段落了。 陆晨继续在临床和科研上搬砖。 随着魔都五院心内科的名声越来越大,前来看病的患者也慢慢多了起来。 想要来挂陆晨专家号的患者,络绎不绝。 不过,陆晨教授近段时间已经不亲手动手术。 这让很多患者直叹可惜! 而在这种情况下,金苗和谷新悦的手术能力也在飞速进步。 而且,由此导致了一个良心循环。 越来越多的心内科医生,想来魔都五院工作或者学习。 因为在这里,可以跟着陆晨学到最前言的理论和手术技能。 在这里,可以不用担心论文的压力。 另一方面,国家开始大刀阔斧,进行冠脉支架集采、药品集采。 各个科室医生的收入都受到了影响。 心内科是“受灾”最严重的科室之一。 各个科室在叫苦叫冤。 在这种形势下,魔都五院又显得格外的吃香。 远在魔都一院的林书民和曹小慧,此时也起了自己的小心思。 …… “小慧啊,不好意思,我们魔都五院是真不缺人。” 电话中,柯玥向曹小慧说道。 “一个人都不招了吗?” 曹小慧心情有些急切。 “我问了人事科那边,上半年的新人,已经够多了。”柯玥抱有歉意道,“要不我让人事科那边留意一下?” “好,小玥谢谢你了。” 曹小慧神色落寞。 她有几个研究生同学,去了魔都五院那边。 前些年,薪资水平还看不出太大的差距。 但是近半年来。 平时朋友聚一聚,工资薪水一对比,这才发现了双方差距,在慢慢变大。 可是,现在的魔都五院,已经不缺人了。 曹小慧在心中哀叹。 以前,云华医院是私立医院。 她瞧不上眼。 但是现在的魔都五院,可是正儿八经的公立医院! …… 另一边,林书民也找到了范志平。 徬晚,在魔都五院附近的一个烧烤店。 “范哥,您要不把我搞到你那里去?”林书民小心翼翼地说道。 范志平却是一笑,摇了摇头。 “我们组啊,人早就满了。” “一个位置都没有?” 范志平想了想,一拍脑袋,“你还别说,真有一个位置。” “哪里?”林书民面色一喜,“我去,我去!” “我们的心电图室好像还缺人。” 范志平道。 魔都五院对心电图室的人员,要求比一般得要高。 所以并不太好招人,这里还有两个位置的空缺。 “啊?” 林书民愣住了。 他一个临床的工作人员,让他去干心电图医技的活儿。 这也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不用勉强。”范志平笑了笑,“你也可以再等等。” “范哥,难道就没有别的临床岗位?” 范志平摇摇头,“早就没了,去年的时候,国内很多顶级三甲医院的博士,都想来我们医院,竞争特别激烈。” “啊?这么多顶级三甲的博士?”林书民咽了口唾沫。 “是啊,普通博士根本不够看,即便是海归博士,也有很多的限制。”范志平叹道,“而且,我们也不只看论文,或者只看基金。” “那你们招人看啥?诊病的能力吗?”范志平疑惑道。 看病的能力,这东西不像写论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来量化。 “具体招人的标准,我也不太知道。”范志平,“这些都是陆晨主任把关的。” 很犹豫。 他很想直接去找陆晨。 但是这些年,他和陆晨的联系少了。 就这么直接找他的话,似乎有些不妥。 “那范哥,你帮我留意一下。”林书民道,“如果有空位的话,麻烦跟我说一声。” “好,这个问题!” 范志平心中微微叹口气。 错过了来魔都五院的最佳时间。 现在再想过来,那就很难了啊! …… 其实,整个魔都五院的人事管理,都由陆晨把关着。 心内科,从最开始只有四五十人的团队,到现在接近百人。 一大半的员工,都是陆晨亲自招收的。 他需要判断医生的理念,和他的是否相近。 医疗技术、科研能力可以慢慢提高。 可是人的思维一旦定型了,就很难改变。 随着魔都五院的壮大,前来找陆晨塞人的,也不再少数。 他却是一视同仁。 想来,举双手欢迎。 只要通过入院考核,那便行了。 否则,即便是戴万松院长前来说情,那都是没用的。 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陆晨的实力基础上。 即便陆晨暂时不做手术了。 但是TAVR手术、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手术、电生理手术,在这些领域上,陆晨仍旧是国内顶尖的术者之一! 陆晨教授的名号,也如同欧阳明、秦四峰教授一般,开始在国内为人熟知。 谈起陆晨。 他再也不是什么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而是真正开始和国内顶级心内科学者相提并论。 …… 与此同时,随着陆晨国自然项目的结题。 他也成功以此项目的研究结果,成功申请上了“优青”! 优青,全称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俗称“小杰青”。 陆晨申请上“优青”,没有人惊讶。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如果不是年龄的原因,陆晨更想直接申请杰青。 不过这也离不开,得一步一步来。 陆晨并不心急,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临床工作上。 这也是陆晨没有一心一意搞科研。 否则,以他的论文产出率,可能早就申请上了杰青。 又或者早在Nature、Science,这些顶刊上发表了论文。 就这样,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 ------题外话------ 没办法,没和好。 琐碎事情太多了,工作和生活,都是一言难尽。 。顶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