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二章:勉为其难 (第1/2页)
老李头拼命摇头:“不听,老夫不听,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就是帮他说话。.d.” 张安叹了口气,对这个油盐不进的小老头,他还真没办法。 安静了一小阵,张安再次打破了沉静:“关于当今陛下年幼之时的离奇经历,一直都是宫闱之谜,很少有人知道。 今日本将所言,还望老哥不要传扬出去。 陛下自降生至六岁,一直都生活在安乐堂。可以说,宫闱之内,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宫女、弃妇、太监。 就是在这样一群身份低下的人中,陛下一点点成长。而陪伴在陛下身边的,一直都有一个叫虎子的孩子。 虎子的父母因为保护陛下而死,那时候纪妃娘娘就将虎子当成了自己的儿子看待。 宫廷内的阴谋诡计,可能不是你们这种江湖人能够理解的,有时候甚至不需要刀光剑影,只需要一句十分简单且随意的话,就足以让一个人万劫不复。 陛下身边出现了一个叫张敏的门监太监,此人明知必死无疑,还是在先帝面前说出了陛下的存在。 就那样,在安乐堂提心吊胆了六年的陛下成了太子,同时也成了一个人的眼中钉rou中刺。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先帝的宠妃万氏。 有了父亲的庇佑并不意味着陛下就能够安安稳稳的生活,依然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对准这不是亲兄弟的两兄弟。 特别是在纪妃娘娘离奇死去之后,那些明枪暗箭更是来势汹汹。 因为身份的关系,先帝不曾驱逐虎子,而是让虎子跟当今圣上一起学习。可惜虎子天资聪颖,却为了当今陛下安危弃文从武。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一身功夫师从锦衣卫第一高手崔克己的虎子有了自己的名字。名字是师父的父亲崔恭老夫子给的,而崔恭老夫子,同样是虎子的师父。 他叫张儒,字文轩。 从小到大,文轩数次差点就死了,每一次都是宫中御医将他从阎王爷手中夺回来的。连先帝都说此子大难不死,他日必有后福。 当然,先帝对万氏的感情并非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够理解的。一方面先帝要保护年幼的太子,另一方面先帝还得顾及年迈万氏的某些想法。 加之常年实用丹药,荒废朝臣,先帝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以至于他的当今圣上的关系也少了许多。 而张文轩,就是在太子伤心流涕的时候留在他身边为他擦拭眼泪的兄长,就是有危险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用自己胸膛保护太子殿下的臣子,就是无时不刻不在为太子殿下出谋划策的幕僚。 不到二十岁在朝堂上崭露头角,第一件事就是将锦衣卫东司房的颓势一扫而空。所有冗官冗员一概清楚,手段之雷霆速度,非一般人能及。 这开山之作,引起了先帝的注意,这才有了接下来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的资本。 成化二十三年,先帝驾崩,太子登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 那时候万氏族人贼心不死,更有英宗之女固伦长公主兴风作浪。一时间,朝野之间暗流涌动,文臣武将人人自危。 除了几个东宫试讲和太子的亲信近臣,基本上没人愿意站在太子那一边。******,可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接下来的事情,可能老哥有所耳闻,出征大同,他乳臭未干,却担当主帅之责。驱除三十万鞑靼铁骑,不得不说他是占据了运气的成分。 之后回京,更是万人敬仰,也得到了文官的攻讦。 他所承受的,比一般人都要多,但是他从未有过任何怨言。他可能不是什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常胜将军,却是一个真正能够做到和将士们同生共死的将军。 大同城外现在都立着长生碑,石碑上印刻着大同战死所有边军的姓名。他们本来是籍籍无名的平凡之辈,却因为一个张文轩,得到了一个让后人记住他们的机会。 当今陛下登基,是回到京城的张文轩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成功的。不然最后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陛下对张文轩来说,不仅仅是大明的皇帝陛下,更是一个需要在他羽翼之下成长的兄弟。 二征大同,开海禁,这一系列的事,不过是张文轩为了百姓生活富足而做的努力。 如今东南一带的改变,想来老哥应该也看到了。就算老哥没有看到,总还是听说过的。 本将不敢说在这中间居功至伟,却也帮了文轩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