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8章 我天生不走寻常路!(求订阅~月票)  (第3/3页)
  相似的东西,自然有很多。    比如“旋宫转调”对接的“西方升7降7 自然的调性”。    如果说,西洋音乐体系也难,但循序渐进,从基础走起。    那中式的音乐体系,开头就炸毛。    因为,中式音乐的体系,是建立在一定文学,文化,哲学之上的。    而且非常的随性。    比方说,入门的技能,认谱。    五线谱,入门起来,很简单。    但中国的一些谱曲......例如古琴。    就连如今,用的都还是文字谱......    哪怕经过简化,也是减字谱。    起码,怼脸上,字都不认识......    而且,境界,哲学,思想,乱七八糟的东西,也让入门者迷迷糊糊,大多都是老师怎么教自己就怎么唱怎么弹......    因为体系的差异性,所以,如果想真正全部打碎融合,自然是极难的。    “好家伙。”    几位女家属不明觉厉。    不过多少也差不多能懂啥意思了。    就类似于做饭。    中餐西餐自然是有共同,有区别的。    但融合起来,基本都是以一方为主体的。    比如西式中餐,中式西餐。    正经去打碎融合的东西,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了。    “当然了,我不可能完全彻底的打碎融合,起码现在肯定是不行的。”    李少杰呵呵一笑。    “自建新体系那太夸张了,主体其实还是西洋乐,只不过在创作手法上,会更深入一些,尽可能将多一些的中式处理方法,协调进去。”    耸了耸肩。    “我甚至尝试了一些无调性......”    “......”    教授们稍微放松了些。    但依旧有些担忧。    这仍然是极难的。    虽然说尽可能深入......    但其实,这就是0到1的跨越!!    1到100不难。    难的还是0到1。    可以预见,一旦李少杰这个真的做出来,最起码,可以给出相当多的思路与cao作。    在这基础上,继续行进发展,融合,创新。    就显得很简单了!!    就比如,李少杰的《沂蒙山》,不仅将民族调式打碎,融入歌剧之中,更是加入了我国首次尝试的女中音咏叹调。    效果相当不错。    这之后,就有很多人试着用李少杰的思路去创作,现在,这种将民族调式彻底打碎贯穿的方式,已然成为了很多音乐人的创作思路。    “啧,要问我,我肯定是不看好的。”    李教授摇了摇头。    但话音一转。    “不过嘛,我倒是愿意相信你能成功。”    “再说了,试一试,也无妨!”    “敦煌在很早的时候就见证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拿这个做入手处确实很棒!不是没有搞头!”    李少杰闻言,点了点头。    责任感与压力,太大了。    但听教授的一席话,倒是能疏散了不少的压力。    就是,就算成不了,问题也不大。    起码,这些事儿,得有人做!    “反正小李,别管别人说什么,去做就完事儿了!!”    旋即,李教授哈哈一笑,拍了拍李少杰的肩膀。    “过年了,放松放松,别想那么多愁事儿。”    “走吧!!吃饭去!!”    “哈哈!走走走!”    “就是,吃饭去!别给年轻人太大的压力!”    教授们站起身,便张罗着去下个馆子。    一行人便来到了饭店。    吃着饭,聊着天。    饭店里,上菜,喝酒。    叮咚的盘子声和倒酒时的吨吨声,突然就让李少杰脑海中仿佛灵光一闪般炸裂!!    “对啊!!哈哈!”    李少杰突然一拍桌子,吓了在场的人一跳。    “神似?和声?!对对对!!自然!!是自然!!”    “那人声?人声与自然不一定......”    “对!人声也可以表达自然!!”    说罢,不管几位教授,甚至没来得及跟老婆打个招呼,便赶紧去找了纸笔,埋头写起了自己灵光一现的处理手法。    几位教授一看,也没心情吃饭了。    好奇的凑了过来,看了一眼。    旋即便是瞳孔一缩!!    这居然将西式的和声技巧,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支声技巧写入了一起!!    每一个声部的独立性居然如此强烈。    横向,纵向,居然色彩迥异!    “嘶!这人声居然是要表达自然环境?!”    李教授看了一眼李少杰记下的备注,不由得震惊了起来!    人声,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唱词表达内容的,哪管是一些哼唱。    用人声表达自然的一些东西,还真的没见过!    而李少杰这一段人声,居然标注的是要去表达“岩浆”与“火海”?    “啧啧,闻所未闻。”    “当然!因为西洋乐可没有咱们的好东西!”    写罢,李少杰哈哈一笑。    “哈哈!刚刚听到盘子碰撞的声音,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自然元素的表达,但当时我是在想人声的意义,就突发奇想的想这么试试。”    旋即,嘿嘿一笑,在人声的旁边写下了自己很熟悉的一种人声演唱形式。    【呼麦】!!    “妙啊!!”    林教授仔细想了想呼麦在西洋音乐的运用。    按照李少杰写的粗浅旋律,想象了一下音响效果。    忍不住眼前一亮,拍手称妙!!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