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0章 送上门的京东方  (第1/2页)
    ,重生之似水流年    大领导一脸怒容,“打电话也就算了,你真有什么大事儿也行啊,也对得起我陪你磨叽半宿!就那么点破事儿,你至于半夜打报告吗?”    老秦赔笑,“不是着急嘛!迫在眉睫啊!”    大领导,“你!    ”    气势一泄,颇感无奈。    老秦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有什么心思他还不知道?迫不迫在眉睫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被老秦吃死了。    大领导不怕别的,就怕磨。    “确实迫在眉睫啊!”    终于表明了态度,其实上面对半导体产业早就有期待。只不过,上面的意思是一步一步的走,不能cao之过急。    结果,老秦突然报上来这么一个方桉,要统筹这么大一盘棋。    方向对了,但是cao作思路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小李啊!你们这个方桉实施难度太大了,很难说服我。”    大领导的意思就是,说服不了我,也就说服不了上面,那你再迫切也没用。    结果没想到,老秦就像早就猜到了大领导会这么说一样,“领导,我有一个折中的方桉,您看行不行?”    “什么方桉?”    老秦,“老规矩,咱们搞一个试点呗!”    大领导一滞,缓缓端起水杯,“怎么个试点?”    老秦一看就心中暗笑,喝水了?说明有戏。    “是这样儿。”老秦组织了一下语言,“要是一下全动员起来,确实太大,也太难调度。”    “不过,我们可以向上面请示,先拿一个小项目试试水?”    “半导体行业确实复杂,可是从里面挑一个先试一下,总结一下经验。如果可行,咱们再讨论深入实施的问题。”    “如果不行,左右影响也不大。您说呢?”    大领导一听,神情继续缓和。    一抬眼皮,“试点?”    老秦,“试点!”    大领导,“有把握吗?”    老秦,“……”    这句有把握吗?学问可是大了去了。    说明大领导的态度其实是倾向于搞的,而且大领导在要老秦的话儿。    “搞可以,但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老秦想都没想,“领导放心,我立军令状!”    ……    ――――――――    在半导体项目中找一个子项目,按照拓爷和齐磊的思路试着实施一下其实不难,齐磊那就有现成的。    老秦从大领导那回来,就见拓爷在办公室门口等着他。    “李哥,我找你……”    老秦,“什么都别说了,跟我去趟北广。”    去北广当然是找齐磊。    老秦和拓爷到的时候,齐磊正在那啃论文呢。    一见他们俩,就笑了,“有戏?”    老秦冷哼,“就你聪明呗!?”    也不废话,“上面开了个口子,但没完全同意。意思是,让先拿出一个小项目来做个试点。”    “你好好想想,你这边哪个项目可以做试点。”    齐磊一点也不意外,猜到差不多就是这么个结果,不由沉吟起来。    拿出来做试点?    要是做试点的话,那他手里能出的牌还真不少。    畅想电脑就可能,随便一个零部件,不管是芯片、内存、硬盘、主板都可以做为突破口。    当然,魔都实验室也可以,超纯水可以和军工合作,拜伦正在筹划的晶圆项目,还有氮化镓项目都可以成为试点。    还有阿斯麦,唐小奕的tokki蒸镀机,这些都是可以的。    那么选哪个,就成了问题。    老秦和拓爷也在帮着想这个问题。    三个人开始讨论了起来,李憨憨来过一趟,见他们在谈正事儿,而且这一谈还不一定到什么时候,就去买了点水和点心放在那儿,悄悄地退了出去。    临近中午,唐小奕打了个电话,听说老北叔和拓爷都在,吃过午饭他就来了。    也加入其中,变成了四个人一起琢磨。    到了下午,总算是有了一些眉目。    唐小奕的意思是,“可以用畅想试试,王振东那边能出的牌多,适合做试点。”    却是被齐磊和老秦两个否定了。    原因很简单,齐磊道,“正因为畅想可以做试点的项目太多,所以才最不合适。”    那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整装电脑只要有一个部件出了问题,那影响的就是整体销售。    万一试点失败了呢?攻关出来的东西暂时不适合上机器呢?    唐奕小一听,是这么个道理,他考虑的还是不周全。    又建议道,“那拜伦的晶圆呢?”    老秦点点头,“这个可以考虑,而且这个最适合当试点!”    晶圆加工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实验室标准,正在筹备工业生产。而且,这其中的技术难题拜伦都解决了,只要投产,就是国际水准。甚至由于拜伦的给力,还能高上一小截。    现在唯一的难题就是生产线配套,国外禁运,加上高价。    需要集体攻关的,也正是这个方向。    总体来说,难度是所有项目中最小的,风险也最小。    可是齐磊和拓爷想了半天,最终还是否定了。    “正因为难度不大,所以才不应该拿出来当试点。”    试点是什么?不是挑个最好的“苹果”摆上货架,来吸引消费者。那么干不是不行,而是失去意义了。    得让上面、学术界、企业看到实际的情况,不能产生误判。    如果大家以为搞半导体攻关都像晶圆那么简单,反而误事儿。    齐磊,“实事求是,要让所有人看到成功的可能,也要看到其中的困难,晶圆属于报喜不报忧。”    老秦点了点头,“确实!”    上面希望成功,为全国提供一个可行的标杆。但主要目的还是总结经验,而不是充门面。    最后,大伙儿终于统一了意见,“用阿斯麦来试点!”    为什么选择了阿斯麦呢?毕竟euv光刻机才是最难、风险最大的,这就超过能力极限了。    可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儿。    原因有几个:    第一,齐磊知道,euv光刻技术缺失不是那么好突破的。即便是原本那个时空的阿斯麦,也是十几年后才实现euv商业化。    这个时空,euvllc的主力光刻机企业虽然换成了尼康,但是,多半也起不到什么提速的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还有时间!而且,这个时间非常充裕,有十年以上的空档。    第二,这十多年的空档期,阿斯麦正好不是只出不进的状态。不像其它项目,不拿出成果全行业都要跟着赔。    别忘了,现在光刻机的技术关卡是“浸润式光刻技术”。    这个技术突破起来不难,就是往光刻机里注水呗,很容易实现。    前世的那个时空,也就是最近一两年,浸润式光刻机就落地了。    而且,这项技术还能撑很多年。不但留下了缓冲,关键还在于它可以实现盈利。    它能盈利,那参与试点的各方就都能跟着喝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