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实则守门人 (第1/3页)
小镇柳家的铁匠铺子开在瓷碗街上,离徐安忍住的惊蝉巷不远,就是出个口子拐个弯的事情。 不过柳生一家三口住的宅院,则是坐落在离瓷碗街相隔一条街的桃花巷里。 换言之,在徐安忍身侧的陈若渝,这位因为先前得到了徐安忍亲口应允下来的鹅卵石,而沾沾自喜的少年,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富人家孩子。 徐安忍以前好似听酒客们提起过,陈若渝的父母好像在很早以前鼓捣过兵戈冶炼,后来就赶巧遇上了兵荒马乱的战争,因此也是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 陈徐二人一路上走来,除了在个别被前头少年惦念的地方,有过稍作停留外,其余的皆是畅行无阻。 少年嘛,也就惦记着心里的那些了。 经过了被陈若渝垂涎欲滴的鹅卵石堆后,便是走近了小镇的铁匠铺,一个已经熄火收工了的一个“大火炉”。 柳家的铁匠铺是一处算不得大的小院子,四四方方,由黄土坯成。 徐安忍记得,在铁匠铺的一面用帘幕取缔了正门的门户,自己不止一次看到上面高高悬挂了一位倒骑青牛,角挂经书的老者模样。 对此,徐安忍虽然一直不清楚画像上的老者身份,但也是从未同人开口提起过。 毕竟,这些都不过是一个惊蝉巷不满十八的泥腿子的见识罢了。 一声马啼穿街过巷,传到了这两位一前一后仿佛如兄长与幼弟的二人耳中。 两人有如福至心灵一般,竟然是在同一时刻间停下脚步,般斜着身子,扭过头望向声音的来源处。 那是一排排四散而开的马车,眼下正从清晨一直等候到了如今, 临近了傍晚的柳梢月色。 徐安忍朝着那边伸了伸脖子,发现有好多人影等候在小镇门口,七七八八下,似乎男女老少约有十来人之多,而且这堆人的面孔又是极为陌生。 三合镇当地务农百姓的进进出出,无论是去下田耕地还是偷偷捣鼓瓷器,都很少有人会从小镇正门进出,理由很简单,小镇的正门之外,只有一条如今已然杂草丛生的偏僻小路。 至于小镇的窑火和农田,是安置在瓷碗街后头一处小山坡上的,去往那边的路,和去往小镇正门,算得上是南辕北辙。 不过在那堆极为陌生面孔中,却还是有一位徐安忍颇为熟悉的人,数十年如一日的不修边幅和雷打不动的一双草鞋,一眼就能认出是那个历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小镇看门人。 徐安忍罕见的看到那位看门人出现在了黄土屋里,独自一人守着镇门外的喧嚣。 这一刻,仿佛有千军万马独木桥的惨烈,亦有一剑曾当百万师的空前,但无一例外的是那些同样也在观察着徐安忍这边的外乡人们,面对着不过一线之隔的小镇镇门,却像是身前有一处道门雷池重地一般,无人敢轻易迈出那一步。 徐安忍挠了挠后脑勺,有些不能理解。 自从包揽了送信差事后的他,从未见过小镇有如今天这般的热闹,车马成群,齐聚小镇,明面上的喧嚣热闹,但在沉淀下来后,又好像热闹得颇有些不像话了....... 按照道理来说,自从乾阳边境战事落下帷幕后,三合镇没有了出口瓷器的摇钱树,不应该还会有如此之多的外乡人往来小镇,更别提那群下了马车倚着观望的新面孔们,无一例外,皆是腰环玉佩,身兼香囊的公子哥。 即便说是这群富贵子弟真的是为了捞取那“仅有万一”的古旧瓷器,也犯不着如此守规矩吧?竟然是连一个想要捷足先登的人都没有? 想到这里,徐安忍本能地摸了摸内衣处叠放好的那一堆铜钱,随后迈开腿向着小镇门口跑去。 这是少年自开春以来第一次瞧见看门人的身影,如果今天不把送信赚来的铜钱分账给看门人,那么下一次相遇,指不定是猴年马月了。 更何况,在徐安忍心里,已经敲定了行程,多则一个月少则半个月,待到老掌柜结了工钱之后,就是准备走出这片生根十四载的小镇,去往更外边的。 “陈若渝,你在这等我一会,我马上回来。” 就在这道突如其来的声音传入一旁的陈若渝耳中时,那道声音的主人早已跑开了少年百十来步的距离。 “你咋那么能跑呢.......”,陈若渝小声嘟囔一句。 为了果腹和生计,在积年累月的四处奔波后,又加以每日清晨必定要走一遍的拳桩,徐安忍早就练就了一身勤快的腿脚和极好的耐力。 若非如此的话,并未武道入门的他,不可能做到一口气跑到小镇门口时,依旧是一副心不跳面不喘的模样。 离那批苦等久矣的外乡人更近些后,徐安忍发现,镇门外那群马车明显有区分的,通过马车与马车间地距离,可以看出他们并非一伙人。 不过,在此之外,这群陌生的外乡人,再看向这位自远由近赶来的少年时,大多是摆了幅不屑的神态,似乎眼前的少年,不可能也没资格成为他们的目标。 如此一来,愿意将目光投向徐安忍的外乡人,自然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是将视线越过少年身形,望向小镇更深更远处。 在这堆近乎窥探的目光中,就有几乎一半的视线,牢牢锁定住了远处的陈若渝。 目光之中有着丝毫不加以掩饰的殷切,如狼似虎般直愣愣地盯着,有如美玉在前。 徐安忍默不作声,只是在偶有的一俩位公子哥的好奇目光中,一步一步挪到了那座早已年久失修,堆满了爬山虎的土泥房屋门口。 在那座与徐安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