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42 诸葛亮:你在教我做事?  (第2/2页)
人才的常态    譬如马谡,打仗很厉害,上马就能赢,几乎无往不利;但下马之后.就只会往女人堆里钻。    倘若让马谡来治国,处理政务,那手段必然是粗暴到令人难以置信,国家也必然会很快崩溃。    这从马谡当初提倡粮食增产、增加人口和修建道路三件事上,就能看出端倪    这三件事如今在诸葛亮的梳理下,苦苦维持着,随时面临着失控的风险。    最近一年,修路工程断断续续,长时间停工是常态,两万民工整天无事可做,但待遇一分不少拿,粮食一口不少吃,停工的原因是路修得太快,没有火山灰了,    两万人扛着刨锹像蝗虫一样到处寻找火山灰的场景有多壮观马谡一定没见过    但诸葛亮见过。    而蜀汉人口的激增,各民族百姓的大量涌入,也让各地的治安、民生面临着严峻挑战。    百姓,并不是只给他一口吃的就够了。    当解决吃饭问题后,百姓们就想要穿更好的衣服、住更好的房子、拥有更多的田地、娶更多的妻妾、接受更好的教育,追求更舒服的生活品质,向往更高的人生目标    在任何时代,百姓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是需要人为管控的,不能任由它野蛮生长。    而这些,马谡统统都不管,丢下粮食增产诀窍就跑了。    天知道,这给诸葛亮增加了多少倍工作量!    将相二人在成都的城头临风而立,望着天上云卷云舒,各有所思良久,马谡忽然说道:“丞相,我觉得《出师表》已经有些不合时宜,是不是该改一改了。    你在教我写文章...诸葛亮侧目而视,颇为讶然:“哦,怎么改幼常你说说看。”    诸葛亮自认为《出师表》写得还是很不错的,那可是他的得意之作、传世之作、呕心沥血之作!    倒是没想到今天会被马谡挑出了刺。    诸葛亮直直望着马谡,想看看后者究竟能不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倘若真能说到点子上,改一改《出师表》也不是不行。    在做文章这方面,他自认为自己还是很谦逊的。    马谡板着脸,一本正经说道:“昔日丞相曾表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我觉得吧,按照目前的局势,应该改为:先帝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幸得臣不负所托,力挽狂澜于既倒,今天下三分,益州坚实如铁,此诚扫清六合之时也    诸葛亮面色平静的看着马谡,忍了几忍才没当场笑出声来。顿了顿,啐道:“无聊,无聊至极。”    说罢,拂袖而去。    下来城楼,在马谡看不见的角度,诸葛亮嘴角微微上扬,步履轻快的走了。    荆州江陵,吴国上大将军府。    正在伏案办公的陆逊很快看到一份涂抹红色标记的情报。    他连忙把那卷竹简抽出来,铺开到桌子上,定睛仔细去看。    根据吴国的情报系统标记,竹简上涂有蓝色标记的是来自魏国的情报,涂有红色标记的是来自蜀国的情报。    虽然江陵与蜀国接壤,但由于之前是盟友的关系,下属送来情报通常以蓝色居多,也就是来自于魏国的情报,极少会有红色的。    只是最近一段时间,吴国调整了对外策略后,来自蜀国的情报忽然多了起来,上面的内容也令陆逊大吃一惊,惊叹于蜀汉如今国力之强。    作为吴国最高军事长官,对蜀前线第一人,陆逊最近对蜀汉的情报特别关心。    因为蜀国已经在悄然间,从“盟友”变成为了吴国的敌人。    眼前这一份厚厚的情报,里面会写一些什么呢    很快,陆逊放下竹简,皱眉沉思起来。    这是吴国间谍从蜀地发回来的最新情报,时间是一天之前,内容是关于投魏蜀将王平的。    王平在弃魏投蜀十三年后,因失职被诸葛亮贬为平民,如今已经顺江而下,来到吴国,    这封情报所说的内容并无可疑之处。    真正令陆逊怀疑的是王平选择来到东吴。    按照如今蜀汉的实力和强劲的上升势头,王平投吴远不如留在蜀国等候东山再起的前途更远大。    换句话说,王平此来东吴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人挪活”那么简单。    情报的最后,还注明了王平来到江陵的住所和从事的行业。    江陵渔夫。    这不合理!    如果王平真的想打渔为生,在蜀国难道不能打渔吗    如果王平想要投奔吴国,投奔他陆逊,难道不应该第一时间来拜见他!    你一个文盲武夫,居然学姜子牙跑去打渔    难道是想让我亲自上门去请    我脑袋搭牢了才会去!...琺逊嗤笑了一声。    正想着,亲兵扣门而入,禀道:“上大将军,魏使求见。”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