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7章 炽热弹融冰 多尔衮拼死一搏 (第2/2页)
热铁球,它与冰城墙接触之后。 冰城墙立刻融化,并发出很大的嗤嗤声。 冰城墙就仿佛被刀切的豆腐一般,整个铁球直接打穿冰城墙内部。 炽热弹融化了冰块,它被大量的水包裹。 嗤嗤声不断响起。 这些水很快变成热水,又快速变成高温蒸汽。 大量的热水和热蒸汽,在冰块之中流窜。 李大壮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他看到被炽热弹击中的冰城墙,冒出了大量的白烟。 冰城墙直接被打出来一个巨大的孔洞。 李大壮看到这种情况很欣喜,他下达命令道: “有效,炽热弹这种办法很有效,立刻用炽热弹发起进攻。” 第七军开始用大量炽热弹,进攻平壤城西边的冰城墙。 单独一个炽热的铁球,对冰城墙影响不大。 但大量炽热的铁球,为冰城墙带来庞大的热量。 这些在冰城墙内部释放的热量,足以让冰城墙变得千疮百孔。 重炮配合炽热弹进攻,平壤城外的冰城墙,很快被炮弹炸得粉碎。 重炮继续发挥它强大的威力,平壤城墙的裂缝渐渐加大。 ……………………………… 一头白发的多尔衮,看到他想到的冰城墙,竟然被大华军队破解。 平壤城墙这种老旧的城墙,他们根本无法承受大华军队持续的炮击。 平壤城墙上面的裂缝,每经过一次大炮的轰击,裂缝都会扩大一些。 多尔衮预计,在不久之后,平壤城的城墙就会完全垮塌。 这个时间会很快,也许城墙都挺不到明天。 多尔衮召集所有八旗将领议事。 他语气悲哀的说道:“我们不能在平壤城内等死,必须要想办法突围。” 八旗将领听到多尔衮用这个语气说话。 他们心中都产生了恐慌的情绪。 多尔衮逃出沉阳城,他还意气风发,准备带着后金重新崛起。 多铎阵亡和正白旗全军覆没,多尔衮还留有一口心气,准备与大华军队拼一拼。 现在听多尔衮的语气,仿佛后金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摄政王,平壤城墙上有那么多的红夷大炮,我们也借助城墙防守。 我认为咱们还能拖一拖。” 多尔衮叹息一声,道:“拖不下去,沉阳那样的坚城都拖不下去,何况是平壤这种城池。 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拼死一搏。 如果能逃出生天,那我们还有机会。 逃不出去,世上就没有我们八旗子弟。 留在平壤城,那只是等死而已。 我们一旦被大华军队困在平壤城中,发挥不出骑兵的机动力。 我们凭借手中的弓弩和刀,能在城中打得过火枪和火炮。 与其等死,还不如拼死一搏,死中求活。 你们难道想被汉人抓住,变成枪下亡魂或是太监吗?” 多尔衮分析八旗面临的选择,他说服众多八旗将领。 八旗将领面带悲伤道:“摄政王,我们能带家属吗?” 多尔衮重重的一拍桌子,怒吼道:“你们想什么好事,我们这是拼死一搏。 第一步是逃出平壤城的包围圈,第二步是摆脱大华军队的追击。 一步比一步危险,必须要保证军队的实力。 别说是家属,一些年纪太小、年龄太大、身体有伤病的八旗子弟,全都不能携带。 让他们都留在平壤城,尽量守住平壤,不行就投降吧。 别说是你们的家卷,就是我的家卷。 哪怕是大汗福临和大汗的母亲大玉儿,全都要留在平壤城。 带着他们出城,这只是让他们去送死,还会影响我们突围的成功率。” 八旗将领听到多尔衮这么说,他们都无法反驳。 摄政王多尔衮都不带家属,还把大汗留在平壤城,他们没什么可说的。 “摄政王,我们从何处突围。” 多尔衮对于平壤周边的局势了如指掌。 “我们从北城突围,北城别看炮兵厉害,但北城是朝鲜新军的防区。 朝鲜人的战斗力,大家都心中有数。 我们从北城突围,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只要冲到军阵附近,炮兵的作用就会减少很多。 炮兵又没有近距离作战的能力。 只要我们能突破朝鲜人的防线,就能消灭大华军队的炮兵。 大家不会连朝鲜人都没有信心打败。” 多尔衮用激将法,就是要激起八旗将领的自信心。 “哈哈,摄政王说笑了,我们还没有退化到,连朝鲜这种废物一般的军队,都没办法攻破的程度。” 多尔衮看到八旗将领信心十足,他有些忐忑的心才平复下来。 这次就是拼死一搏,成功他们还要继续逃亡,失败就会彻底灭亡。 多尔衮立刻安排八旗子弟开始准备。 他对于建州女真出身的八旗子弟,几乎来者不拒。 这些人知道他们的下场,活着也是生不如死,拼死的决心最为浓烈。 八旗士兵开始在平壤城中备战。 备战的动向,可以瞒过朝鲜的大臣,但瞒不过后金的高层。 范文程发现八旗的动向,他就已经猜出多尔衮的计划。 他坐在家中不断唉声叹气,思考着他接下来的选择。 后金这艘船,现在看来是完全沉没。 他选择投靠后金,就已经想到失败时,自己会是什么下场。 他范文程也算享受一些时日的荣华富贵。 他辅左后金明主黄台吉,差一点就成功推翻大明。 只是因为时运不济,他失败了。 大玉儿直接找到多尔衮。 “多尔衮,你要把我们母子抛下吗?” 大玉儿直接质问,她和孩子可不想留在平壤城等死。 多尔衮无奈的说道:“我何尝不想带所有人一起走。 但我们去的是战场,我们这些人都未必能活下去,带着你们生存几率更低。 我连自己家人都没带,所有士兵也没带家属,就是为了增加一分活下去的机会。” 多尔衮硬下心肠,没有理会大玉儿的呼唤。 他穿好盔甲,骑着马直接赶往军营。 八旗兵已经准备好一切。 多尔衮选择在临近傍晚时出城。 这样如果战争顺利,他们会在夜色的掩护下逃走。 多尔衮下令打开平壤城北城的城门。 他带着一万三千八旗强军,冲出平壤北城门。 多尔衮拼死一搏,是继续书写八旗满万不可敌的辉煌,还是消失在历史中,就看接下来的战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