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四章 相互试探,心态崩了  (第2/2页)
    他觉得忠顺亲王有些过于敏感了    紫色的确象征极贵,可亲王的衮冕一样是紫色。    只是在纹饰和旒冕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缩减。    简单来说,就是:    皇帝是十二章纹饰,十二道旒冕。    亲王是九章纹饰,九道旒冕。    而颜色上,则基本一致。    可忠顺亲王显然不这么想,他自嘲一笑,道:    “是啊!所有人都以为,这是紫气之意,殊不知只有‘西去’才能对应‘东来’,檐宇之末才曰‘轩’。”    好嘛!    冯一博一脸的问号。    “东来”你能联想出“西去”?    这话听着还有一丝委屈……    真的是……好家伙!    后面这个“轩”字的解释,倒是有些出处。    出自《集韵》。    原文是“檐宇之末曰轩,取车象。”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轩本来是车。    后来按照这个形状盖的房檐,也被称作轩。    “尤其是皇子诞下之后,我就在想。”    忠顺亲王说到皇子,眼神都有些变了。    他叹了口气,还冷笑道:    “皇兄是不是早就猜到了这一日,题这字是告诉我,若不末处呆着,就只能西去了。”    听着这样偏激的话,冯一博实在有些咋舌,忍不住道:    “王爷想来是有些过度解读了。”    他想了想,反驳道:    “若是这样说,轩字还有茅厕的意思。难道圣上还有这个意思不成?”    冯一博这也不是胡说八道。    这个解释出自《释名》。    原文是“厕或曰轩,前有版似殿轩也。”    忠顺亲王闻言一愣,却呆呆道:    “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他甚至觉得,这个形容更为贴切。    景顺帝不就是将他当成茅厕里的纸,用完就丢?    这话一出,冯一博也没法接了。    他猜到忠顺亲王肯定有异心,却没想到是这样极端的猜测。    虽然景顺帝已经有了皇子,肯定不会传位给弟弟了。    但目前看来,忠顺亲王的地位还是很稳固。    至少,龙鳞卫还在他的手里。    而且新晋勋贵也都以他为首。    可忠顺亲王却因此变得十分敏感,似乎有些被害妄想。    这让冯一博心中有些叹息。    显然,忠顺亲王的心态崩了。    这样发展下去,即使现在他还没有造反的心思。    怕是早晚也会发展到造反的地步。    其实,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他这样的心态下。    怕早就漏了行迹。    若说景顺帝毫不知情,冯一博绝对不信。    此时,屋里陷入了沉默。    忠顺亲王也意识自己有些失态了,但一提起这事他就有些控制不住。    不过,这个冯渊有把柄在自己手里。    就算一时失态也算不得什么。    “吁~”    他回到软椅上,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很快,整个人又毫无仪态的窝在那里,懒洋洋的道:    “他们让你过来,不会是来都不敢来吧?”    冯一博正暗自思索着,要如何应对这个心态崩了的忠顺亲王。    此时听他转移话题,提起荣府的事。    便也将刚刚的事抛在一旁。    “我是主动请缨,想过来府上见识见识。”    冯一博笑了笑,直接问道:    “他们想息事宁人,不知道王爷是什么意思?”    两人相互试探一番,也算各有所得。    到了这个份上,贾家的那点事都只是小事。    他也没必要再绕什么弯子。    “无趣。”    忠顺亲王听他直来直去,倒是有些欣慰。    可对于贾府的反应却是有些不屑一顾。    “既然不敢反击,就让他们磕头认个错就算了。”    冯一博听到这话,心中一动,又直接问道:    “王爷如此设计,不是为了宫里那位贤德妃吗?”    他想借机确认一下忠顺亲王的目的。    如果是为了对付元春,那这事应该还没结束。    忠顺亲王闻言,有些诧异的看向冯一博。    随即又有些恍然,笑道:    “是也不是。”    他诧异于冯一博会问这样的问题。    但又觉得荣府确实不值得自己动手,冯一博联想到贤德妃也是应有之意。    冯一博见他不置可否,又追问道:    “这会不会对王爷不利?”    虽然他对贾府的事都是直接发问,但这话却也用了心思。    至少听着是在为忠顺亲王考虑,怕他被景顺帝猜疑。    忠顺亲王笑了笑,倒是没有隐瞒,直接道:    “就是那位的意思。”    他奉旨敲打,总也要让对方知道自己错在哪了。    既然冯一博代表贾家过来打探,那就顺便告诉他好了。    如此还算卖了冯一博一个人情。    “哦?”    一听竟是景顺帝的意思,冯一博不由一愣。    他心中电转,还是想不通景顺帝为何要对付荣府。    尤其是宝玉这么一个纨绔。    说实在话。    不论是景顺帝,还是忠顺亲王。    真对付宝玉,就是纯纯的降维打击。    根本不用这么费心算计。    所以冯一博觉得,这其中定是有什么隐情。    好在,忠顺亲王没让他多等。    既然他选择说了,自然要说透。    因此,也不用冯一博追问,就道:    “这事和你说说也是无妨,至于那边如何交代,想必你心里也有数。”    这话里话外的,都是拉拢之意。    听着像是对冯一博充满信任一样。    “先是甄家,又是王子腾,现在又是缮国公那几家,几乎每次那位要出手对付谁,贾政就上疏做保。”    听到这,冯一博都有点懵了。    他只知道甄家的事,就觉得贾政有些头铁。    但没想到贾政的头这么头铁。    这大致就相当于职场里的愣头青了吧?    领导上听你自摸,领导夹菜你转桌,    领导开门你上车,领导唱k你切歌。    如果你是为了整顿职场还好。    可若只是无意识的和领导作对,那除非你无可取代,不然早晚领导要给你点颜色。    说起贾政,忠顺亲王不由撇了撇嘴,还道:    “这事就算不是我揽下,怕也早有人上门敲打了。”    冯一博此时有些哭笑不得,只道:    “这么说他们还要感谢王爷了?”    他本来只是调侃一句。    没想到,忠顺亲王却摇了摇头,道:    “是我该感谢他,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