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九章 最热闹的年(六千字)  (第1/3页)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正文卷第七百八十九章最热闹的年许家院子里挂着红彤彤的大灯笼,那灯笼里面扯了个六十瓦的灯泡。    塑料棚、园杖子上头,还扯着各色的串灯。    过年了嘛,要的就是这个气氛。    如今日子也过好了,不差这几天的电费,一家团圆的好日子,自然是怎么热闹怎么来。    这么多灯,院子里亮堂得很,就算孩子们不打灯笼也没事儿。    不过这些孩子闲不住,哪可能就乖乖在院子里玩啊?    街坊邻居家的孩子过来吆喝一声,这些孩子就呼啦出去一大片,满大街蹦跶,打出熘滑。    许海源领着弟弟meimei,跑去苏家转一圈。    许瑾萍、许瑾慧俩人,打算帮姥娘姥爷包会儿饺子。    反正家里人多,不差她俩,有时间正好过来陪陪姥爷姥娘,省得他们寂寞。    苏家老两口见到外孙、外孙女来,高兴地不得了,把家里好吃的全都端出来,随便孩子们吃。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不缺吃的,许家更不用说。    老两口买的、许世彦分的、亲戚朋友送的、许世先几个拿回来的,多的是。    苹果橘子梨啥的就直接成筐成箱的摆在外屋,孩子们想吃啥就自己去拿。    不过孩子们还是很给面子,抓一把松子嗑,再不然就啃个还带着点儿冰碴的冻梨。    苏维忠抓了好几把糖果,都塞到许海清的大衣兜里。    “带回去慢慢吃,你妈要是嫌乎你,你就跟她说,是我给的。”    许海清偷偷瞥了哥哥jiejie两眼,这才笑眯眯的朝着姥爷点点头,心满意足拍了拍大衣兜。    心里在盘算着,回家就把糖藏起来,不能被老妈发现。    许瑾萍早就瞅见弟弟的小动作了,只是大过年懒得跟他计较而已。    “姥,我来帮你包饺子。”    俩女孩脱了大衣、摘下围巾帽子,直接去洗手,坐到炕沿前,帮忙包饺子。    许瑾萍擀皮儿包饺子都行,干活那叫一个麻熘快。    就见她一手擀面杖一手面剂子,都没见到怎么擀的,饺子皮儿就出来了。    没过多会儿,她跟前儿就一堆饺子皮儿。于是停下擀面杖,开始包饺子。    东北人包饺子多数爱用骨头匙,一般都是牛肋骨磨制而成,前端圆的,用起来比快子方便。    就见到许瑾萍左手上摊着一个饺子皮,右手用骨匙挖一坨rou馅儿放到饺子皮里,然后双手一抓一捏,饺子就包出来了。    许海清那边儿啃了个冻梨的工夫,他姐这边已经连擀皮儿带包的整出来小半盖帘。    许瑾慧虽然没jiejie干活那么麻利,但也算不错了,包出来的饺子小巧秀气,也挺好看。    “咱萍萍这一手活啊,可真是不得了,现在这些女孩子里头,也是拔尖儿的。”    韩彩娥瞧着俩外孙女,笑的可开心了。    “慧慧也挺厉害,这才多大的,烧火做饭啥活都能干,饺子也包的这么漂亮。”    有了许瑾萍姐妹俩帮忙,这饺子包的自然快很多,没多会儿,两个盖帘就满了。    “姥、姥爷,我们先回家啊,等会儿吃完了饺子,我们第一个过来给姥和姥爷拜年。”    快十点了,几个孩子惦记家里头一会儿煮饺子、放鞭炮。    反正饺子也包的差不多了,赶紧跟苏维忠夫妻说一声,穿戴好就往家跑。    苏家跟许家离着也就一里多地,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根本不费力气,一路打着出熘滑,没几分钟就到家了。    】    回到家里一看,这边的饺子刚包完,正收拾呢。    包好的饺子,一盖帘一盖帘端到外面棚子里放着,面板、盆、菜刀啥的也都拿走。    然后周桂兰拿着鸡毛掸子,把炕上的白面扫掉。    “别说啊,这个炕革啊,就是好,你看这多滑熘?扫东西也容易。    要不说如今这条件是越来越好了。    以前家里头都是铺炕席,有点儿灰啊、土的,全都藏炕席缝儿去了。    那炕席磨衣裳,好好的衣服,屁股上先磨破了。    后来用那个纤维板刷油漆,新的时候还行,旧了油漆一掉,哎呀,也是剌人。”    周桂兰一边扫炕,一边念叨。    炕革,是东北人继炕席、纤维板之后,用来铺炕的新物件儿。    商店里有卖,多数都是一米八宽,一大卷一大卷的立在那儿,按米卖。    根据质量和薄厚不同,从十几块钱到三十几块钱一米。    这东西比炕席、纤维板好,表面光滑,上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桉,色彩鲜艳花纹精美。    应该说除了贵,没别的毛病。    这东西刚流行过来没多久,年前周桂兰听人家说,炕革好,就去商店买了好几块回来,把家里这几铺炕的纤维板都换下去了。    “嗯呢,是挺好的,县里头还有地革。    有的人家里水泥地上铺一块儿,进门就换拖鞋,也挺好的。”    陈春玲刚把饺子端出去,回屋听见婆婆这话,就笑道。    “这话咋说的来着?叫时代进步了。    如今这日子啊,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好,搁我们年轻那会儿,哪能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啊?”    估计是过年的缘故,周桂兰格外感慨。    饺子包完,屋里收拾干净。    大家或是坐炕上或是坐凳子上,都盯着电视看小品相声,时不时就被演员抖出来的包袱逗得哄堂大笑。    十点半,苏安瑛去烧火,不到十一点,东西两口大锅的水都开了。    周桂兰吆喝一声,几个媳妇赶紧去厨房煮饺子。    另一边,许世先领着四个弟弟,还有家里这些孩子,出去摆天地桌、发纸、放炮。    院子里顿时就热闹起来,各种动静都有。    鞭炮的噼啪声、烟花在空中炸响的动静,还有孩子们时不时的惊呼声。    许成厚跟楚瑄淮没出去,俩人坐在炕头上喝着茶水。    听着外面各种声音,看着窗外飞起的烟花,俩老头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真好,过日子啊,就得这样,家里人多,才有滋味儿。”    楚瑄淮忍不住,也感慨了一句。    “是啊,人这一辈子图啥?不就是图个子孙后代么?    看着儿孙们都过得兴旺,也就没啥心思了。”    放鞭炮、煮饺子、阖家团圆过新年。    热气腾腾,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