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八章 必杀  (第1/2页)
    ,争魏    杨峥终究还是赶在大斗谷之前拦住了沮渠部。    或者说,沮渠部眼看逃不了,索性不逃了。    因为大斗谷北面来了几支骑兵。    没有旗号,没有明显的盔甲,但沮渠罗拔延一眼就能看出同类的气息。    这让他信心高涨。    他们不打旗号,正说明他们准备悄无声息的吃掉杨峥。    匈奴、鲜卑、羌人、朝廷、豪强,本来已经形成一个心照不宣的权力平衡。    匈奴、鲜卑、羌人不容朝廷和豪强的势力太强大。    朝廷也不愿西北再生动乱,影响蜀魏在西线的对峙。    凉州虽然还是曹魏的凉州,但曹魏对凉州的掌控力度却在不断下降。    从魏武时代起,此地的叛乱就此起彼伏。    仿佛浪潮般一次次冲刷着曹魏的统治堤坝。    不过曹魏在凉州委任的官员多有干才,张既去世后,温恢、孟建、徐邈等相继坐镇凉州,政通人和,远近咸服。    其中孟建便是与诸葛亮、徐庶、石韬一起交游的好友,孟公威是也。    又以仓慈屯垦敦煌,割当地豪强田地分配给贫弱百姓,后西域胡汉百姓闻仓慈死于任上,割脸以示血诚。    后有张就、范粲等干吏,多年来让凉州稳如泰山。    曹魏治凉州可谓得人矣。    军事上,先后有夏侯渊、张郃、曹真、司马懿、郭淮,几乎压的凉州羌胡喘不过气来。    不过骆谷大败,雍凉精锐十损其七,让凉州的形势悄然间变化。    战争决定一切。    与其他郡守相比,靠裙带关系上来的郭建能力明显不足。    所以相对薄弱的西平就成了一个火山口。    这便是羌胡的动乱一直朝向西平的原因。    羌胡的嗅觉非常灵敏,互相之间有一种默契在。    而杨峥的出现,打破了凉州的平衡,也无视这种潜移默化的规则。    所以现在杨峥面对的不仅仅是沮渠,更是在挑战羌胡的规则。    万古不消融的大雪山下,三军对垒。    杨峥三千五百军在东南,沮渠部近五千骑在正北,北方来的近三千骑在西北。    初秋风中带着草原特有的肃杀之气。    几名骑兵从西北而来,昂着脑袋道:“杨将军孤军远来,不如就此罢兵言和,否则恐有不测之事。”    “本将倒要看看有何不测之事?”杨峥好整以暇道。    使者目光闪烁,“我部大人念在将军是朝廷的护羌校尉,所以才一直忍让。”    杨峥沉着脸道:“沮渠屡次犯我,难道本将就不能犯他吗?你们这是忍让还是威胁?今日,沮渠部必灭,沮渠罗拔延必死!休要多言,尔等若是不服,大可一起来战!”    此时若是退走,杨峥这个护羌校尉的面子也将成为笑柄。    也不是杨峥狂妄,而是看出沮渠部连日逃窜已成强弩之末。    而匈奴骑兵畏畏缩缩,气势明显不足。    很显然并没有下定决心撕破脸皮。    杨峥背后是夏侯玄,夏侯玄背后是曹爽。    现在正是曹爽风光的时候,所以他们也要思量思量。    曹大将军的虎皮还是能唬住不少人的。    “将军……”    杨峥大喝一声,“要战便战,不战就退,少来啰嗦!”    “再不滚,爷爷锤死尔等!”刘珩提着狼牙棒咆哮道。    几名骑兵面面相觑,最终退了回去。    杨峥低声询问周围亲兵,“斥候怎么说,张特部到了哪里?”    “张司马日夜兼程,还有六十里赶到!”    六十里,差不多半天的功夫就能赶来。    眼下的局势已经拖不得,沮渠部正疲惫,他们的战马都是一副不堪重负的模样。    “步军结阵在前,弓弩手在后,骑兵护住两翼,诸军随吾剿灭沮渠部!”    “杀!”    命令下达之后,士卒同时发出一声怒吼。    只听声音,杨峥便知道士气可用。    雪山之下,草原之上,黑云滚动。    各种旌旗在风中飘扬。    盔甲铿锵声与坚定的脚步声合在一起,掀起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    “杀、杀、杀!”    步阵的长矛竖起向前推进,两翼骑兵分散开。    几名弓弩手不断向前射出羽箭,测试风速和距离。    而在此时敌人也动了。    不仅是沮渠部,匈奴骑兵也动了。    沮渠部鼓起最后的力气,准备冲杀,匈奴骑兵则分成两列,迎战左右翼的姜伐野和彭护。    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