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五九章 大明的土地上才是最安全的  (第2/2页)
的话,甚至能看到战舰的炮口风暴,能看抢滩的登陆艇上的人。    海岸上的战斗爆发之后,相关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林县的居民陆续都弄清楚怎么回事了,知道南方的炮声是英法联军在进攻美利坚了。    林县居民此时的心情颇为复杂。    因为他们在几个月前也都是美利坚人。    就像詹姆斯·罗斯福所说,如果不是长岛归大明了,现在挨炮轰的可能就是自己家了。    好几个本来不想留在东夷国当翻译的纽约、新泽西的议员,都开始庆幸自己的决定了。    大明的土地上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为大明工作的人才是最安全的。    在东夷国准备科举,整编民兵,重新登记户籍和资产的时候,其他的国家也都没有闲着。    安装最新版。】    英国两国联军的海陆军主力部队陆续赶到了殷洲。    英法两国“平定叛乱”的战争已经开始。    两国陆军兵分两路,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两侧,从弗吉尼亚和田纳西向北发起进攻。    但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面,拿破仑和亚当斯也在建设防线,全力动员部队。    阿巴拉契亚山脉两侧的英法陆军,都被牢牢的阻挡在了防线下面。    两国陆军连续发起了几次进攻,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    可以预料的是,陆军又要陷入消耗战了。    倒是海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美利坚和加拿大的海军,本来就是少量的英法护航舰队,本来就不是主力舰队。    他们也没有自己建设主力舰和大规模舰队的能力。    所以英法两国本土的主力舰队抵达之后,很快就掌控了殷洲东北部的制海权。    美利坚和加拿大的少量海军舰艇,要么被击伤、击沉,要么就躲在港口不敢出门。    然后海军并对美利坚和加拿大地区实施了全面的围堵和禁运。    两国对外的海上联系被完全切断。    由于陆军方面难以取得战果,海军方面又占有绝对优势,于是英法决定尝试海上登陆。    夺取纽约湾入口的史泰登岛,然后进一步的进攻曼哈顿。    纳尔逊和韦尔斯利策划了这场战斗,并在实施之前将目的通报给了大明。    史泰登岛距离大明所有的长岛太近了,只隔着一个不到两公里的海湾。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必须提前知会大明。    于是大明的驻防舰队就出现在海面上,监视英法联军登陆美利坚了。    在另一边,大明的陆军也站在英法联军的背后和侧面,看着英法联军进攻美利坚阵地。    大明帮助英法守住了当初约定的防线,并将其交付给陆续抵达的英法联军主力。    然后大明开始从英国人的手中,接收蜜河下游东岸的密西西比地区。    这是当初朱靖垣和英法两国约定,要交付给大明的报酬的一部分。    密西西比州是个典型的美利坚南方农业州,是着名的棉花生产基地。    总面积十二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一百万,其中超过半数是墨人奴隶。    按照朱靖垣的计划,大明在北殷洲接收土地上的人口,是要送去东夷国的。    朱靖垣当初索要东夷半岛和长岛,就是以安置接受地区的泰西人的名义要的。    朱靖垣也确实打算真的把他们送过去。    先送去长岛和东夷半岛上的无人区开荒,后续再想办法送回泰西和墨洲。    密西西比州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面生活的泰西人和墨人人口必须清空。    只有大明移民自己掌控和使用这些土地,那些土地才是真正属于大明的。    不过由于当地的居民非常的分散,大明的移民数量也相对有限。    所以当地人不可能一口气全送走。    接受指挥部最终决定,随着大明移民的进入,逐步将原有居民送走。    大明移民接管一个村庄、一个农场,就同时送走一个村庄和农场的原有主人和奴隶。    当然,按照大明接收土地的惯例,当地居民不能保留或者带走全部的资产。    从密西西比前往东夷国,属于是在大明领土范围内迁徙,允许携带价值一万银钞的资产。    对当地的泰西移民而言,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墨人奴隶。    指挥部评估了当前墨人奴隶的市场价之后,规定每个泰西人最多能带走三十二个奴隶。    超出的部分将被接管部队收押,然后出售给其他地区的美利坚人。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