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八章 重贤令 (第2/2页)
的吧,上手的感觉都不一样。” “这么好的东西要是在战场上拿上一把,效果肯定很不错。” “还听趁手的,还很轻,放在身上也不觉得重。” “程胖子赶紧老实交代,这种好东西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薛万彻几人一边研究着多功能军工铲,一边询问程知节。 此时太极殿外,李靖、李绩、侯君集三人见状无奈摇头。 倒是尉迟恭笑嘻嘻的跑了进来,乐呵呵道:“哟,程胖子你这是怎么了?咋就被摁住了呢。” “黑炭头,别废话,赶紧救我!”程知节连忙道。 尉迟恭摊摊手,“双拳难敌四手,我一个人可救不了你,真要动手,多半得把我自己给搭进去。” “刚刚进来的时候,我们可都劝过你,让你不要炫耀,你不听非要跑来炫耀,现在好了吧。我看你就是活该。” 就在这个时候。 李世民也是来到了太极殿,坐在龙椅上笑嘻嘻的看着大殿发生的一牵 “诸位爱卿,这多功能军工铲出自东宫。” 简单的一句话,便让太极殿安静下来。 文武百官本来注意力都在程知节身上,听到皇帝的话,立马反应过来,连忙转过身来行礼。 李世民抬抬手,“诸位爱卿免礼。” “这东西居然又是东宫创造。” “太子还真是神人。” “对了,太子呢?” “没看到啊!” “多半今不会来了。” “太子殿下经常都不参加早朝,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文武百官四处寻找,也没有看到李佑的身影,很显然太子李佑又翘班了,对此文武百官也都是无奈摇摇头,不过他们也都没有啥,毕竟太子李佑也不是现在才不来上早朝的,而是已经好久好久不来上早朝,偶尔一两次而已。 一开始也有不少大臣参奏李佑不上早朝的行为,结果都是被李世民给压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李佑却是做了很多大的功绩,反而是让一众文武大臣汗颜,久而久之,他们也成习惯,实话李佑要是真来上朝的话,他们反而会有压力。 李世民对此也是极为无奈,他也曾努力让李佑每来上朝,但是很可惜每次付出很大的努力代价也只能让李佑坚持一两,接着李佑又不来了。 给出的理由也很统一,早朝太早了,他起不来! 实话,李世民为李佑能每都来参加早朝,他甚至想过把早朝推迟,比如中午或者晚上开。 但是更改早朝时间,影响太大,而且还是为了太子更改,这影响就更大了,丢脸不,而且李佑也不一定能来参加早朝,毕竟李佑真不想来的话,他可以想出很多办法。 算了,只要李佑不提出不当太子,来不来早朝都无所谓了。 “咳咳!” 李世民轻咳两声,打破太极殿颇为尴尬的氛围。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将这多功能军用铲在军队普及如何?” 李世民开口问道。 此话一出,太极殿内热闹起来。 “这多功能军工铲这么好用,当然没有问题啊!” “嘿嘿,先不给每个士兵配备一把,先给臣等都弄上吧。” “多多,我们先领一把来用着。” 李世民伸手往下压了压,示意众臣安静。 “这多功能军工铲的确很不错,不过据太子跟朕讲,随着帝国大学的成立,今后会培养出各种科技人才,到时候创造出的,可就不止多功能军工铲,还有更多有用有趣的东西。” 嘶—— 听到这话,太极殿上的大臣一个个都惊呆了。 原本以为多功能军工铲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帝国大学就是培养将军的地方,没想到还要培养工匠大师,这也太厉害了。” “若是真如陛下所的这样,我大唐今后怕是会有无穷乐趣!还有许许多多实用的工具。” “陛下圣明,太子殿下英明!” “真是期待帝国大学,我都想将自己的儿子送去大学里面了。” “哈哈,我跟你想到一块去了!” 文武大臣们议论纷纷,绝大多数大臣的眼中都是期待的神色。 李世民见状也很是高兴,继续道:“诸位爱卿,这帝国大学培养的可不光是将军、工匠大师,而且还有大唐未来最顶尖的医师。” “过去咱们大唐是求贤若渴,巴不得下所有的人才都为大唐所用,但即便是这样,人才还是少得可怜,但是今后我们自己培养人才!” “如此一来还会担心无人可用么?还会担心德行不配么?” 李世民越越激动,大手一挥,气势磅礴的道:“朕今日要下旨!” “敕令大唐帝国大学将面向大唐所有人,无论你是王公贵族、世家门阀还是寒门子弟、普通百姓,只要你能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便能入学!” “大唐对待人才,适才任用,专业培养!” “王令取传国玉玺来!” 李世民三下五除二就亲自写下一封诏书。 同时王令恭恭敬敬将传国玉玺捧到李世民面前。 知道传国玉玺已经被找回的消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当李世民拿起传国玉玺重重盖在诏书上的时候。 太极殿上的文武百官惊了! 呆住了! 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不可思议! 眼中的李世民就如同神一般。 倒是程知节、尉迟恭几个提前知道传国玉玺找回来的人,最先反应过来,直接跪在地上,高呼:“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文官这边,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也是赶紧带着文臣行跪拜大礼。 大唐轻易是不会下跪的,但如今“传国玉玺”被找回来,如此重大的事情,文武百官内心激动的同时,也是心甘情愿的下跪。 正所谓主辱臣死! 作为李世民的臣子,李世民这个皇帝被骂得位不正,作为臣子来讲也是很是憋屈、 这股气憋在心里这么久,总算是能够发泄出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