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刘邦的问计 (第2/2页)
张良这位前韩国的贵公子,只怕一辈子,都未必有机会,在同一个宴席上面对面而坐。 所以说,秦始皇嬴政所作的一切,都并非是什么不可宽恕,罄竹难书的罪恶? 最起码给了,如他这样的普通百姓,和六国的贵族们,有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 一念至此,韩信蓦的咧嘴一笑,举起了手中饮尽的酒爵,向张良遥遥致敬。 然而张良虽然同样含笑示意,但其双眸中的深幽不见底的眼神,却看得韩信心头暗自发寒。 难道这个人,对我很不以为然? 韩信心思电转,再次回想起对张良身份的疑惑。 张良据说是韩国贵族,不管是他的祖父,还是父亲,都曾经当过韩国的相国。 秦灭六国后,张良一边逃亡,一边却又制定和实施了,让世人感到震惊的“博浪沙刺杀”。 正是因为这惊人的壮举,让张良在六国当中的名声,极其响亮,许多人对其他仰慕不已。 譬如说,汉王刘邦,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刘邦既仰慕张良的勇气,又欣赏他的渊博才学,偏偏却没有直接开口招揽。 甚至还放任张良返回韩国,协助韩太子成,返回原来的韩国故地,复兴韩国。 直到刘邦带兵入关中,相助此前一直和秦军相持不下,迟迟无法复国的韩王成,夺得韩国旧地。 然后就把张良从韩王成的身边讨要过来,让张良充当自己的军师,并且对他言听计从,极其尊重。 韩信听到这个消息,曾经暗自怀疑,以张良表现出来的谋略,怎么可能会无法成事呢? 但他把这个念头一直藏在心中,并没有对别人讲述。 此刻看到张良嘴角那若有若无的笑容,韩信突然再次想起,张良身上的重重疑点。 他环视了周围宴席上的人们,发现不管是汉王刘邦,还是其他的军中将领,都是一副兴高采烈的狂热模样。 唯有张良一个人,似乎暗藏心事,兴趣欠缺。 这引起了韩信更加强烈的警惕。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酒爵,暗想不管是谁,如果有这样一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的敌人,想必肯定是一件,让人感到十分头疼的事情。 此人绝对不可为敌。 一场让大部分参与者,感到十分尽心,而且还有些兴奋的宴席,终有拉下帷幕的时刻。 刘邦拉着张良一起,两人缓缓退出了宴席。 沿着长长的通道,刘邦扶着腰间的“赤霄剑”,回头望了一眼灯火通明,还没有完全散去的宴席。 张良的双手负在背后,沉默不语,跟随在刘邦的身后。 他知道,刘邦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倾诉。 彭城一战的失败,实在是太过惨烈。 别说是刘邦,就连张良,都有些难以置信。 张良虽然知道,在攻下彭城后,众诸侯只知道饮酒作乐,肯定会有很不好的后果。 但谁也无法想到,西楚霸王项羽竟然弃齐国不顾,回师彭城,一举击败五十六万诸侯联军。 这次战役,将项羽的声名推至了巅峰,被誉为当今世上,独一无二的军事大家。 同时亦让刘邦差点声名扫地。 虽然荥阳的韩信等人,还不知道前线的战果,对于他们的到来,感到有些疑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知道彭城之战的真相。 刘邦脚步不停,每一步都如同他的心情,十分沉重。 他一边走,一边感慨道,“子房,你所说看,如果韩信他们,知道我的惨败后。” “又会做何感想?” 张良把自己从对刘乐,还有那位突然现身的无名强者身上脱离,轻笑一声道,“大王其实无需担忧。” “你虽然拜韩信为大将军,但汉军上下,有樊哙,曹参,夏侯婴,周勃,灌婴等人,掌控着大部军马。” “在出汉中一事上,韩信确实立下很大的功劳,但他的威望尚浅,并没有超过曹参等人。” 刘邦老脸一红。 有时候,他会觉得,张良的目光和心机,通透到让人感觉不安,仿佛再怎么隐秘的心事,都无法躲过对方的如炬目光。 然而张良浑身上下散发的温文儒雅,却使人无端产生,某种人畜无害的错觉。 于是会不由自主,慢慢地遗忘他其实是一位,能够策划“博浪沙刺秦”的危险人物。 张良的目光随着刘邦的背影,缓缓移动,发现对方带着自己,正在向安置刘太公等家属的宅子步步前行。 心中暗觉诧异之际,突听刘邦幽幽叹息道,“彭城既败,诸侯肯定已经对我离心离德。” “子房你说,我该不该放弃关东之地,然后全力经营关中,还有汉中两地?” “以待时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